接著他展現了飛行員的專業,在這種狀態下做了幾個快|滾,還拉昇和俯沖了好幾次。這些技巧讓他十分愉快。
我問他:“四周有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
在這種潛意識構建的場景裡,任何異常都值得關注。
他看了一會,“都挺好的。不過,右邊4點鐘方向有一片烏雲。”
很好,不和諧因素通常就是問題的象徵。但我不可能讓他直接探索烏雲,於是我說:“烏雲裡天氣條件不好,我們通常是不會飛進去的,對吧?”
“裡面會有湍流,開進去容易失速,”他說,“在利用雲層遮掩的時候,也經常開進去。我有幾次這麼幹。”
“哪一次讓你印象最深刻,能說說嗎?”我趕緊問,抓住這個回憶。
“也沒什麼,就是有一次有兩個敵機跟我們纏鬥上了。我就躲進了雲裡。”
“這樣你就安全了是吧?”
“差不多,而且我也用不著直接把他打下來了。那天我已經打下三架了,我覺得夠了。哈哈。”他輕松地說。
關於躲進雲層,他並沒有其他有印象的事件。
看起來烏雲沒有帶來多少資訊。我只好再想辦法,問他還看到了什麼。
“嗯,太陽好像快落了。我們還是下去吧,夜間飛行我不擅長。”
呃,難道這就要結束了嗎?似乎還沒有挖掘出關鍵資訊呢。但我的催眠方式是絕不強迫個案,因為我發現這種方式的效果比現在流行的“催眠師引導”要好。所以他選擇要回去,我就尊重他的選擇。
“那麼,你覺得這次飛行感覺如何?”我問。抓住最後一點機會。
“挺好的。就是太陽快落了。”他用有些憂鬱地語調說,這和他平時的風格不同。我記在本子上。
“我們要降落了。”他說。
“好的,”我想盡辦法再問些問題,“那麼,停機坪上還有別的飛機嗎?有別人嗎?”
“我看看,還真有。”他說,“漢斯在那,就是馬爾塞尤。”
“他在幹什麼?”
“他上了飛機,要準備出機呢。”他說,“他在旁邊起飛了,他飛走了。向著太陽飛過去。看不清了。”
於是我們“下了飛機”,我告訴他,現在我們要穿過之前的草坪和樹林,回到催眠最初的狀態。
“最後,我要倒計數10個數,等數到1,你就清醒了。”
“好的。”
“10——9——”我開始倒計數,直到1,他睜開了眼,還有些怔怔地。
“你還記得剛才看到了什麼嗎?”
“我只記開了飛機,雲層上飛行,具體說的話,有點不太記得。好像有烏雲什麼的。”
他竟然印象這麼少,可見剛才催眠狀態是比較深的,那些場景裡應該有不少資訊量才對。
可是看看我的記錄:
天氣晴朗,夕陽雲層上飛行。?)
右側4點鐘方向,烏雲。?)
曾經進|入過雲層,避免攻擊,同時也不用攻擊敵人,當天已經擊中過3架語氣輕松)。
對日落?)表現出憂傷)。
落地時看到馬爾塞尤,他獨自出機,向太陽飛行,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