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雲川的安慰之下,南星終於送了另外半口氣,她回藥房拿出一個小瓷瓶交給越雲川,“我只為自己準備的,藥不算多,只能分出這一瓶給她,不過我最近會再多煉制一點,到時候在給她拿一下。”
南星想的很遠,她和越雲川會一起出行,也要帶一點藥,離開的死後更要給沈大郎的新婚妻子留一些。
不過給沈大郎新婚妻子的藥不用太多,因為她已經懷孕了,再吃可能也得十個月之後。
越雲川拿著小瓷瓶開啟看看,裡面都是一個個搓成小顆粒的黑色小藥丸,有半瓶那麼多,“不用給她帶,我們夠用就行,等到她吃完之後說不定我們就回來了。”
南星點點頭,“好。”
兩人之間解開一個不算是誤會的小誤會,南星看著越雲川的眼神中多了一絲信任。
這可能是兩人共同分享秘密帶來的。
越雲川第二天把藥帶給沈大郎,沈大郎也是當天就選擇回家把藥交給了妻子王氏。
沈大郎跟妻子說,“兒多母苦,我們就生兩個就行了,其他時間我們就吃藥避孕,必然不會讓你跟你姨母一樣,一下子生八個兒子的!”
沈大郎說的話斬釘截鐵,他的做法也讓王氏心軟的一塌糊塗,她感動的摟住丈夫,“兩個孩子怎麼夠,我們要生三個,一個女兒兩個兒子,然後再吃藥......”
王氏的主動親近讓沈大郎的臉又紅了一片,他抱緊王氏喃喃,“三個太多了,兩個就好了......”
越雲川不知道沈大郎和他妻子之間的事情,他專注於出門前的準備。
隨著春三月的到來,越雲川的各種東西也差不多都準備好了。
他拿著錢去買了個壯實的適合長途跋涉的矮腳馬,又專門找了木匠打造了個專門的帶頂棚的馬車。
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越雲川跟書院請假,與家人說明出行緣由,帶著南星,在馬車上裝滿行李,出發了。
古代出行與現代不同,其中的一方面的艱難就是體現在路途上。
古代最好的路就是官道,但是官道也只是土路,人為夯實,走得人多了就成了官道。官道相對來說更為安全,一則有朝堂的威懾力在,二則官道附件也是有人值班巡邏的。
越雲川和南星兩人沒有特定的目的,也沒有一定要趕到的期限,因此趕路並不著急,只是順著官道慢慢的往前走,往往只求在在天黑之前趕到下一個村落就好。
但沒有趕到下一個村落也沒關系,越雲川在打造馬車的時候特意打的寬了一些,馬車的門可以鎖上,兩個人可以在馬車內過夜。
每次到了城鎮或村落,兩人都會停留一陣子,越雲川去尋訪當地的名勝古跡或者拜訪隱居在當地的名師大儒。
南星則是會擺上小桌子,在村口或城鎮的門口開義診,延續越山師的看病傳統,只給看病寫下藥方,並不給開藥,求到義診藥方的人可以自己上山採藥,也可以去當地的藥鋪抓藥。
南星只會義診一上午,下午會跟越雲川會合,體會當地風光。
兩個人一路從北向南,一步步的風景十分不同,在古代各地交通不通的民情之下,幾乎十裡就有不同的風俗,越往南走,各地的口音都更加不同,有的時候根本無法聽懂,跟聽外語也沒有什麼不同。
若是城鎮,這種情況就會好一點,越是鄉村,越難以溝通。
於是在越往南,兩人會特意避開特別偏僻的村落,為的就是免於不同的風俗造成誤會,發生威脅生命什麼的事情。
因為兩個人足夠小心謹慎,加上越雲川確實有著保護自己和南星的能力,兩個人一路順利的走到了南方福州,然後才開始返回。
返回的途中路過江南,越雲川決定留了下來。
因為一路走來,發現江南的學子最多,也是江南的師資條件最好,這裡是最適合留下來長期學習一段時間的地方。
越雲川準備帶著南星在這裡多留一段時間。
如今江南最好的書院之一是嶽麓書院,乃是眾多學子嚮往的書院,書院對於長期留在本院上學的學子要求十分嚴格,都需要經過考試獲得認可才能進入書院讀書。
不過好在嶽麓書院對於各地前來遊學的學子的要求卻沒有那麼嚴格,只需要考察基本學識,提供不同地方的學籍,按照讀書時間交一定的書費就可以短期借讀。
越雲川走了這麼遠,經過這麼多地方,也只有江南的嶽麓書院有這個規定,這正是越雲川願意在此停留的原因。
決定在此停留之後,越雲川在確認自己可以在這裡入學之後沒有立刻選擇入學,而是回到城中安排家小。
越雲川從書院返回之後,帶著南星一起去找中人尋找合適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