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她一回京,京中關於她的鳳命和一些神奇之處,還有和皇上的天作之合就傳得沸沸揚揚。這些無疑都是宣帝派人暗中引導的,像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想傳的流言,也很快就會被宣帝壓下。
此理類推,到時即便真有慕老夫人擔心的那種流言蜚語,太後和宣帝如果有心,將流言稍加引導,換個方向,簡直輕而易舉。又或者,也會像她小時候那樣,從不讓她接觸到那些可能傷害她的閑言。
平日這些道理本來知漪也是明白的,只是放到自己身上,就有點一葉障目了。
“知漪知道了。”知漪對太後彎眸,讓太後亦淺笑,又道,“其實慕老夫人所說之事,阿嬤和皇上早就商量過了。”
“咿?”知漪驚訝,“阿嬤從來都沒和我說過。”
“畢竟還早著呢,等全都佈置好了再同酣寶兒說也不遲。”太後親暱地捏捏她秀氣小鼻子,“咱們酣寶兒只需要安安心心等著,當咱們宣朝最漂亮的小新娘、小皇後就行了。”
經過這兩月,太後似乎也接受了知漪要嫁給宣帝的事,不過平日還是會時不時地突然對宣帝發難一下,對此宣帝也只能見招拆招。
“那阿嬤和皇上什麼打算?”知漪疑惑看去。
太後忍不住輕戳了把粉嫩光滑的小臉蛋,“酣寶兒到時從你元涵哥哥府中嫁到皇宮,可好?”
信王府?這她還真的從未想過,之前猜測頂多是莊府。
似想到什麼,太後續道:“是哀家疏忽了,日後這稱呼是該改改,可不能再像以前那般亂叫了。”
沉吟片刻,太後止不住笑意,“以後……就直接喚元茂元涵的名字吧,至於你原來的姨母他們,可就該喚皇兄和皇嫂了……”
聞言知漪眼睛頓時睜得圓溜溜的,像只受驚的貓兒。叫信王為皇兄,信王妃為皇嫂,元茂哥哥和元涵哥哥成了她的侄兒,呃……
被她這可愛的模樣逗笑,亭中的幾個嬤嬤俱是眉眼彎下,“主子說得對,日後這稱呼上,姑娘可千萬不能叫錯了。”
“那姨母……”知漪頓了下,暫時還是沒能把那個稱呼叫出口,“信王妃他們都同意嗎?”
太後將她鬢邊發絲繞到耳後,微笑道:“自然,他們那麼疼愛酣寶兒,還準備把酣寶兒的十裡紅妝添成二十裡呢。”
惜玉不免咋舌,很快低下頭,生怕被徐嬤嬤看到了自己不莊重的表情。
知漪托腮思考,太後也不擾她,過了許久才道:“不過這些,阿嬤和皇上都會看酣寶兒你自己的意願。如果你想回慕府,最後陪慕老夫人一段時日,我們自然不會幹預。”
自己想回慕府嗎?知漪知道,當然是不想的。慕府根本沒有她親近的人,之前會考慮慕老夫人的提議,更多還是因為她說到了不利之處,還有這些可能對大婚和皇上的影響。
但是太後表現出的意思,明顯是這些根本不必擔心。
慕老夫人擔心別人會覺得知漪是靠太後和皇上的寵愛過活,言語中還多加暗示有了孃家作為依靠,即便以後他們寵愛變淡也能有一席之地。但知漪從不會有這種擔憂,別人覺得天家無情,她卻是自小在宮中長大的,太後和皇上對自己如何,當然是自己最明白了。
想通了這些,知漪不再糾結,“就聽阿嬤和皇上的。”
太後一笑,對知漪的決定很是欣慰,不忘調侃道:“恐怕中間多了兩字吧,應該是聽皇上的,阿嬤猜得可對?”
小姑娘不依不撓往太後身上一膩,皺著小鼻子,“又取笑我,阿嬤變壞了。”
一老一小在涼亭中藉著清風喁喁私語了片刻,溫情盡顯,那是與知漪同慕老夫人見面時截然不同的氛圍。旁邊伺候的嬤嬤宮女們無論目光或真心或假意,心中都十分羨慕。這樣和睦融洽的親情,即便在普通的市井人家,也沒常人想的那麼多,所以當它出現在天家時,便更顯得彌足珍貴。
“對了,酣寶兒今日怎麼沒念著找皇上了?”太後眉目滿是笑意,“黏了這麼多日,終於淡了?這可怎麼辦,還沒到大婚的日子呢。”
太後如今是逮著機會就要調侃一頓,知漪鼓著腮幫子望了眼,“皇上今日不是去了西郊大營嘛。”
“只是去看看而已,並非什麼大事。”這些事太後知道得倒清楚,輕笑道,“除了往日秋獮圍獵,酣寶兒可看過皇上動武的模樣?”
知漪想了想搖頭,平時他們出行都有一堆侍衛護著,她也沒怎麼看過宣帝練武。太後這麼一提,她還真想知道皇上除了射箭騎馬,會不會有像那些將軍侍衛一樣持長槍寶劍颯颯逼人的英姿。
“你那表哥莊澤卿如今正在宮中,哀家給你令牌,可讓他帶你去西郊大營。”太後輕眨眼,“說不定能看到皇上同平日不一樣的模樣。”
知漪也對視相眨,奇怪阿嬤怎麼會提出這樣的建議,按理來說大營不是不能隨便去嗎?不過……她確實很動心。
皇上的各種模樣,她都想知道。
太後如何看不出來,笑著輕撫小腦袋,“去吧,別忘了換個裝扮,不然營中出現了個漂亮的小姑娘,皇上可要不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