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沉思著,似乎有了猜測,“皇上說得對,酣寶兒最近不是都要去太學院嗎?每日先生下學後便跟著你元涵哥哥去玩兒吧。”
依知漪和先前回報的內侍所言,太後也知道了,此次回京的大概是宣帝那位姑母,先帝的嫡親長姐——榮壽長公主。
榮壽長公主此人,其實很好評價。她自幼受盡榮寵,先帝登基後也一向對她敬愛有加,謹遵太上皇遺命,不敢怠慢這位長姐。榮壽長公主便也因此尤其自傲,在京中有時就連先帝也得讓著她。
當初太後還是皇後時,這位長公主便對自己的弟媳不大滿意,覺得她古板固執。後驪妃進宮,先帝被迷惑得眼中只有美人,長公主更加不滿意,覺得太後無能,連個小小的妃子都整治不了,連累她也不複以往榮光。
榮壽長公主說起來並沒什麼大心機,只十分貪勢好權,而且……臉皮著實不適一般的厚。駙馬便是因為被她慫恿捲入皇權之爭而喪命,還曾自認是宣帝姑母而強制要求當時為太子的宣帝聽她旨意行事,是以無論太後或宣帝都對這位長公主沒什麼好感,但介於她的身份平日還是盡量予其尊敬。
後來駙馬身死,榮壽長公主能帶著兩子一女退居江南,眾人都很是驚奇,沒想到這位公主能如此輕易放下權勢。當然更沒想到的是,這位公主誰都沒告知便悄無聲息地又回了京城,至於她今日不進宮的原因太後大概也能猜出……無非是覺得今日太晚了,明天進宮才好讓眾人迎接跪拜。
遇上這麼個難纏的小姑子姑母,也無怪太後和宣帝得知可能是她回京後都囑咐知漪近日無事就去信王府中,要知道這位長公主鬧起來可是誰都不管不顧,他們不想知漪無故受牽連。
果不其然,第二日宣帝上朝到一半時,便有人來傳榮壽長公主歸京,請示宣帝可要率百官往南門迎接。
宣帝面色不變,低聲對那人囑咐幾句,而後繼續上朝,讓底下幾個大臣面面相覷,隨後一同忍笑,因為先帝時期也發生過類似的事。當時這位長公主出宮遊玩數月,回京後見只有皇後率人迎接,不滿之下拿出了先祖禦賜的令牌,道“見令如見君”,要先帝親率百官迎接。
要知道那令牌是先祖賜給她,讓日後長公主在宮廷政鬥中保全性命的,五次後便會無效。沒想到長公主在當初的宮闈爭鬥中沒用過,反倒在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拿出來了,當真是貽笑眾人矣。
長公主的鑾駕停在南門,本正昂首等著宣帝率人來迎接她這位姑母,不想等到的是個小公公,小公公道:“太後娘娘近日身體不適不得遠行,於敬和宮侯長公主尊駕。皇上朝事正忙,道長公主嫻雅毓容、體恤……”
後面如何榮壽長公主已無心再聽,再次被氣得渾身發顫,小女兒宜樂郡主幫她順氣,安慰道:“母親別急,事出有因,而且我們來得確實突然,我早說過要提前派人說一聲嘛。”
宜樂郡主名為蘭彤,是長公主四十高齡時所生,生她時很是吃了一番苦頭,所以十分疼愛。其面貌與長公主如出一轍,性情上只比長公主要好上那麼幾分而已。
“那本宮便去乾坤殿等著。”榮壽長公主微平了點氣,怒道,“我倒看他要上朝上到幾時。”
“蘭彤。”
“母親?”
“你直接去敬和宮拜見太後,順便去看看那五什麼國來的亂七八糟的公主。”
“母親還真把她放心上了。”宜樂郡主指間繞著垂在胸前的長發,笑道,“不過彈丸小國的一個小皇女而已,舅母和表哥哪會真當回事。”
與榮壽長公主分道而行,宜樂郡主由宮人領著前往敬和宮,拿出玉牌侯了半刻才聽見內侍尖利聲音道:“傳宜樂郡主——”
宜樂郡主伸手止住身後的六個宮女四個嬤嬤,只帶了兩人緩緩入內,入眼的便是一位衣著華貴氣質雍容的老婦人,面上神情平和,想來應該就是她那位舅母,當今的太後了。
宜樂郡主很小隨榮壽長公主出京,對皇宮和宮中的人都不熟悉,但並不妨礙她揚起笑容,笑意盈盈上前彎身,“舅母——”
“起來吧。”太後見只有她一人,語氣便緩和許多,上下端詳一番,“你自幼離京,該是不記得哀家了。”
“宜樂雖三歲隨母親出宮,但一直未曾忘過舅母,畢竟舅母小時候還總是抱宜樂,對宜樂疼愛有加。便是再沒良心,也不可能忘記舅母啊。”
原嬤嬤嘴角不易察覺地一抽,這位郡主可真會說,她小時候主子見都沒見過她幾面,更別提抱她,還疼愛有加……
太後輕輕一咳,“你母親呢?”
“母親惦記表哥,而且好像還有事要同表哥說,現在在乾坤殿等候,令我先來向舅母請安,母親隨後就來。”
宜樂郡主這聲表哥叫得熟練,差點沒讓太後反應過來她叫的是宣帝。畢竟她和宣帝半點不熟,甚至沒怎麼見過,一般的姑娘家也少有這麼厚的臉皮。
太後聽著眼神飄忽了下,自從榮壽長公主離京後她已經很久沒再有過這種感覺了。她默了會兒,覺得腿有些痠麻,不由微抬了下手,不想宜樂郡主立刻在幾個嬤嬤之前迅速扶住她,笑語嫣然,“舅母可有什麼吩咐?聽說舅母近日身子不適,不如讓宜樂給您奉茶吧,也全了宜樂十幾年未能在身旁服侍的孝心。”
太後:……
“阿嬤~”知漪從門前探出小腦袋,可愛的模樣當即驅散太後心中陰翳,忙招手示意。
知漪漾著小酒窩撲入太後懷中,再好奇地看著宜樂郡主,“這位姐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