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漪
香薰煙爐散出的氣味充斥整個內室,與濃濃藥香混在一起,叫人一聞便覺腦袋發沉。
“主子,皇上來了。”
靜太妃有氣無力應了聲,“把小窗支開,別叫皇上聞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味兒。”
“不必。”宣帝聲先至,隨後邁過小檻,“初春多生涼意,別讓太妃又受了寒。”
他掀袍坐在暖塌前,關心道:“您今日如何?可感覺大好了?”
靜太妃微微一笑點頭,咳意上來便用帕子捂住嘴,“勞煩皇上了,沒誤了皇上的事吧?”
“朕下了早朝來的。”宣帝命安德福上前。
安德福舉著託盤,滿臉笑意,“太妃娘娘,這是皇上昨日命人從庫裡取出,多羅國進貢的奇藥,對太妃的病有良效。午膳時切一小段燉了放進湯裡,再睡上那麼一覺,保管您醒來神清氣爽。”
安德福極諳言語之道,語調抑揚頓挫,就是這麼一小段話也像說書似的起起伏伏,讓人聽了往往不禁會心一笑。
靜太妃亦彎眉,“怕是再普通的東西,也能被你說成仙丹了。”
“太妃冤枉奴婢了,這可是皇上真真切切的一片心意。”安德福諂媚過度,叫宣帝也忍不住踢他一腳,“多嘴,退下吧。”
靜太妃看向他,“皇上費心了。”
宣帝目露笑意,輪廓柔和下來,“只要您好起來,便不算費心。”
他神情不似作假,讓靜太妃動容,眼眶微澀。
她與宣帝並非親生母子,只在早些年先帝被妖妃蠱惑欲廢太子時出過那麼幾回力。但宣帝母子極念恩情,宣帝即位,先帝其他妃子都被遣往感恩寺清養晚年,唯獨她被留在宮中封為太妃,好生伺候。
靜太妃一生無子無女,縱使在宮中享盡榮華也不免孤寂。幸而這些日子有她的小侄孫女慕知漪陪伴,叫她在世間最後這段日子不至於孤苦離去。見宣帝這番模樣,靜太妃不由在心中暗下決心,只等敬敏太後來便一併吐出。
陶嬤嬤擺出上好的青白釉瓷茶具,她早些年學了一手烹茶的好功夫,也正是因這點被靜太妃收入內殿。
“這是去年冬日從梅花蕊上掃下的雪,埋在花根下封存了一年,用來泡茶極為清爽。”雲嬤嬤輕言解釋,“主子知皇上愛喝茶,特地讓奴婢們摘下春日才發出芽兒的各色花蕊,親自挑揀曬幹,配以甘草銀杏葉,只等皇上品嘗。”
宣帝心中微動,手持瓷盞淺飲一口,贊道:“也只有在太妃這兒,才能喝到如此清冽獨特的茶。”
“皇上喜歡就好。”靜太妃含笑點頭,話語間便有人報敬敏太後駕臨。
敬敏太後緩緩自殿外走來,神情肅穆,從旁跟著兩個嬤嬤,身後緊隨四個小宮女。一身正藍交領祥雲紋樣宮裝襯得她周身氣勢愈發冷然,髻上戴有一支五鳳朝陽簪,華貴大氣。
宣帝起身上前幾步,自嬤嬤手上扶過敬敏太後,“母後。”
太後略向他點頭,目光轉至靜太妃身上,溫和下來,“你還在病中,不必多禮。”
隨身的原嬤嬤為她取下披風掛好,太後於靜太妃身側落座,“哀家本想等天兒轉暖再來叨擾你,讓你好好歇息一段時日。”
“我歇得已經夠久了。”靜太妃笑道,“麻煩娘娘,為我這將死之人奔波。”
“胡說什麼。”太後鳳目斂起,不悅看她,“你比哀家尚小幾歲,什麼死不死的,再說可要罰你。”
敬敏太後為先帝元後,因恪守規矩過於古板不得先帝喜愛,而靜太妃當初甫一入宮便因溫柔似水的性子和難得一見的美貌深受隆寵。所以早期太後與她相處並不十分和睦,而今幾十年過去,先帝已逝,兩人早將往日芥蒂放下,親如姐妹。
太後自然不願意看到這宮中難得能與自己說話的人早早離去。
靜太妃一笑,輕聲安撫勸慰。半晌後將室內其他人遣退,蒼白的手掌握上敬敏太後,“娘娘,這次請您前來,是有一事相求。”
聞言太後神色疑惑,宣帝不動聲色,靜靜品茶。
“你說。”
“皆因……我那不成器的侄女。”靜太妃咳了幾聲,“我不放心就這樣將知漪送回慕府,她爹孃都是個糊塗的,行事荒唐。我那兄長……又素來不會管嫁出去的女兒之事,便只有我這個作為姑祖母的多操些心了。”
靜太妃的兄長便是知漪外祖父——禮部尚書莊允德,他向來清高自持,對於外嫁女的家事,如無必要是絕不會插手的。
“你別急,慢慢說。”太後為她倒了杯溫水,待靜太妃潤了唇續道,“你莫非…是想讓哀家養這孩子?”
敬敏太後見過小姑娘幾次,印象中記得十分乖巧,因靜太妃的緣故也有些好感。
靜太妃搖頭,“她父母尚在,怎麼敢提這種事情,便是我……也不能一直將她拘在宮裡。”
“只是我那侄女,自幼被家中嬌慣長大,心高氣傲,向來不會理會他人,便是她親生的骨肉也沒有多放幾分心思。”靜太妃語中略帶失望,“我這一去,知漪回府,只怕她又要拿孩子作出什麼妖來,所以想娘娘您能幫我……照看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