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兒子,莊夫人眉眼間有了喜色,“他好玩,在外玩得盡興了,哪還著家。”
“怎麼會?我看先哥兒打小就是個顧家的孩子,比我家兩個渾小子強多了。可惜這回來沒能見著他。”
“以後有的是機會。”
當著有那麼多外人在,金嫂子也不好直接提起兩家兒女親事,免得女兒害臊,只能閑話家常。
莊夫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但同時又怕金嫂子面上不好看,心裡頗是忐忑。
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兒女親事上。
先是說田慈長女丹姐兒已經定下人家了,提起親事,丹姐兒難免含羞。
莊夫人便讓桂香姑領著丹姐兒等人到處走走,不必拘束著。
金嫂子順勢說著:“我家珠姐兒年紀也到了,還沒找著合適的人家。要我說,找人家,不求大富大貴,起碼得知根知底吧?”
田慈說:“是這個理,可太親近的人家,也不一定好。就如姑表親,做人家侄女,跟做人家兒媳,終究不是一樣的。”
“理是這個理,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不看僧面看佛面,有著層親戚的關系在,總好過不熟悉的人家。”
“這倒是。
莊夫人瞧了眼在喝茶的付繁期,付繁期不緊不慢地放下茶盞,思索片刻,開口道:“知根知底是好,可就如陳夫人所言,做親戚和做親家,還是不一樣的。若小兩口不和,兩家豈不是連親戚都做不成了。”
金嫂子冷笑聲,“這話說的,那嫁給不相幹的人家,家裡頭是什麼狀況,是什麼脾性的都不清楚,嫁過去一抹黑,這就好了?”
“當然不是,結親是結兩家之好,有合適的話,自然是打聽清楚對方家中的種種狀況,只要家境合適,人品清白,也不一定非得拘著要親近的人家。親近的人家,也未必合適。”
“怎麼就不合適?兩家常有來往,兩家孩子也熟悉,青梅竹馬,最合適的不過的。”
這話險些把莊夫人給嗆到,心下咯噔,慌張掃視了眼付繁期。
付繁期繼續說:“合適是合適,只是太過熟悉的話,兩家的孩子興許只有兄妹姐弟之情,未必會有男女之情。”
金嫂子面色不悅,心想自己和她無冤無仇,怎麼句句和自己唱反調?想著她也有兩個適齡的女兒,莫非也是想和莊家結親?不然怎麼自己說一句她接一句的。“這是什麼話?兩個孩子熟悉,能有感情,好過嫁給個不相幹的人吧?”
眼看氣氛不對,莊夫人連連岔開話題,“先別說了,快嘗嘗我讓人特意去買的四色糖酥,翠玉豆糕,江米糕,還有這新煮的紫蘇飲,陳夫人送來的頭等新茶,都快嘗嘗。來人,去請姑娘們回來嘗點心。”
付繁期知道莊夫人這是想拿自己來擋金嫂子這話茬,怕是要得罪人家的。不過也沒什麼,她又不認識金嫂子,又見不了幾次面的,就是得把握好分寸。
金嫂子是越想越氣,覺得她家境肯定不如自家,怎麼有臉來反駁自己的?但念在她是莊家的客人,也就忍住沒發作。
待姑娘們回來,都守在自家親娘身旁,說說笑笑的。
田慈帶了三個女兒來,付繁期有兩個女兒,金嫂子就一個女兒,倒顯得孤零零的。
莊夫人拿起塊江米糕,不動聲色地打量著一眾姑娘家。
敘園和淺餘雖穿著不如其他姑娘,可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都優雅大方,知書達理,容貌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