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昨天的新聞,而是今天也就是我剛剛收到的稿子,你們大家看看然後討論一下這些稿子究竟要不要發出去。”
李洪波說完。
身邊的秘書就起來把早就已經列印好的信件內容一一下發了下去。
整個會議室內頓時就陷入了一陣沉默之中。
但是過了不到片刻,這種沉默就再次被喧囂聲打破。
“這也太太犀利了吧!”
“這篇文章要是發出去,肯定要地震。”
“大膽,小白太大膽了,跟這篇文章一比,昨天那篇簡直就是小兒科,只是這種文章恐怕不好發啊!”
“小白這是要利用開新書的機會跟他們死磕到底啊!”
“李姐,能不能透露一下小白是誰,是男的還是女的,老的還是少的?長得高還是長得矮的?如果是男的,帥不帥?如果是女的,美不美?”
議論聲不斷。
但是李洪波和整一個會議室的人還是被這個奇葩問題給逗笑了。
不過李洪波沒有回答,也沒有開口打斷會議室裡的爭論,她也需要一些激烈的意見來幫助自己理清思緒。
在過去的2005年。
《功夫熊貓》這部作品無疑讓國內其他的文學作品黯然失色。
不論是在國內圖書市場還是國外圖書市場,這本作品都達到了中國文學作品所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新高度。
從一個業內人士的角度而言。
李洪波極為佩服這部作品的作者林小白,《小說家》月刊甚至已經在考慮將2006年度的最佳新人作家和作家作品頒發給他。
但是顯然文人相輕的風氣並沒有因為《功夫熊貓》在圖書市場上的成績而消失,反而越發地變本加厲起來。
然而。
在這一次的爭鋒相鬥中,《小說家》雜誌和新聞部都一改之前的作風站在了中立的位置,甚至隱隱在為林小白和《功夫熊貓》吶喊。
儘管目前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
但是李洪波很明白。
文學需要改革,需要接納新的東西,更需要接納像林小白這種天才型的作家來補充新鮮血液。作為國內文學刊物的鼻祖和泰斗,《小說家》遲早會站到風口浪尖上甚至直面這種壓力。
在《功夫熊貓》出來之前,之所以沒有人肯出頭,是因為他們找不到一個導火索,沒有一部標杆性的作品來讓他們作為推動這一次改革的陣地和旗幟。
然而《功夫熊貓》做到了。
林小白的這一篇戰鬥繳文就像是開啟了這一次轟轟烈烈的鬥爭的鑰匙,但是《小說家》到底要不要馬上介入這場爭論。
這是李洪波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
會議室裡的爭論仍然再繼續。
“你們是什麼意見?文章你們都看了,我這裡還有一篇稿子,也是小白寫的,內容非常簡單,但是如果這一篇稿子不由我們發表的話,那我暫時就不予以公佈了,這是作者本人的意思。”
李洪波的話就像是一枚重磅炸彈。
剛剛平靜下來的眾人立馬又轟然爭吵起來。
此時此刻。
即使是李洪波都不由得有些佩服起林濤的手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