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你沒吃錯藥吧?50萬冊?這可不是開玩笑,能在歐洲首日賣50萬冊的書,我們國家可還從來都沒有誰寫出來過。”
“說大了說大了!老高你這個賭注我們可是穩贏咯!”
高強幾乎是剛剛說完。
客廳裡其餘的各位老總和出版人就紛紛笑著站了起來,一時間熱鬧得很。
首日50萬冊銷量?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若不是在座的人基本上都是熟人,怕是高強這一句話就要被口水給淹死了。
不過讓眾人詫異的是。
高強可並沒有被這些話給嚇到,反而變得異常地堅定起來。
“我看那倒也未必,你們也不妨想想,這一次開會那幾個新加坡人和日本人是怎麼說的:中國的文學作品在世界上受歡迎的程度,甚至比不上日本的作品。
話說得難聽,但是呢這是眾所周知的吧,無可辯駁吧?日本人的漫畫暢銷全世界,日本人的文學作品賣得也比我們的好,為什麼?還不就是因為日本人學西方人的那一套搞創意。
去年美國引進的國外作品中,中國作品只佔據了1的比例,而日本人的作品是22杜撰),你們想想,這是什麼差距。
你們看看我們現在出版的作品都是什麼?
青春文學!
校園文學!
傷感文學!
還有鄉村文學。
鄉土文學!
不錯,這些作品時具有藝術性文學性,但是商業價值在哪裡?市場價值在哪裡?裡面是不是真的就包含了有豐富的中國文化?
我看也未必,反倒是《功夫熊貓》這部作品,故事新穎,手法雖然稚嫩了一些,但是裡面無一不是中國元素,說到文化傳播上,十本《校園小子》也比不上一本《功夫熊貓》。
《三國演義》好不好?《西遊記》好不好?《紅樓夢》好不好?都好,四大名著能不好嘛,但是西方人看得懂不?看不懂,別說西方人了,中國人自己都不一定看得懂。
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但是這是21世紀了,怎麼把傳統文學作品以一種現代化的形成呈現出來,這才是創意。
你們說50萬冊多了,我看不多,這部作品的潛力在國內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不信咱們就等著瞧怎麼樣?”
高強一口氣說完臉色還有些發紅,情緒倒是真的上來了,不過這一番話一說,客廳裡其餘的各位老總都不說話了。
原因也很簡單。
高強說出來的是話糙理不糙。
這一次在東海市召開的亞洲新聞出版峰會,雖然沒有歐美人士參與,但是僅僅是亞洲的幾個國家和地區,像是新加坡,日本,韓國,香港等等,無疑不是給中國出版界形成了一種空前的壓力。
往小裡說,是行業競爭上乏力,往大了說,那就是文化處於弱勢地位。
人家根本不吃你那一套,怎麼可能會接受你的文化。
幾個人打賭的訊息也在峰會期間不脛而走被媒體報道了出去,一時間引發的轟動也是可想而知。
“首定50萬冊?玩笑還是賭博?”
當天。
高強認為《功夫熊貓》有可能在歐洲首日發行50萬冊的言論就被一則極為醒目的標題刊登了出去。
這多少有些炒作過分,但是木已成舟,高強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也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不是因為個人喜好,而是因為現在國內的出版業需要這樣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