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還有另外一篇文章緊隨其後:《中國作品的海外之路究竟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命題,也是一個容易引起轟動的命題。
新聞總署之所以轉載這樣一篇文章,就是由於其中的一些觀點引發深思。
甚至引發了一些爭論。
下面是某個新聞發言人在接受《小說家》採訪的時候說的一段話,當時對方的問題是這樣的:您認為目前中國的文學作品發展趨勢應該是朝著通俗文學繼續發展,還是大力鼓舞市場文學?
在思慮了片刻後,新聞發言人這樣說道:
“當前國內文化發展潮流很洶湧,比之以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我國出版作品的總數達到了幾十萬種,這在全世界範圍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是如果去細看的話就知道出版的機構並不合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究竟是以哪種文學作品為主,其實沒有一個定論,文學作品一不能失去其藝術性,文學性,其次,如果具備商業性那自然更好。
你像美國人寫的書,像英國人寫的,最近我聽很多人告訴我,英國有個女作家叫羅琳,寫了一本叫做《哈利波特》的書,將的是一個英國男孩子騎著掃把在天上飛。
你說可笑不可笑?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話來說,的確可笑,但是女巫是英國的一種文化,就像我們國家的功夫,我們國家的神仙妖魔鬼怪一樣。
這個叫做羅琳的女作家把這樣一種文化寫進作品並且融合成一個精彩的故事,在全世界暢銷。
從某一方面來講,這就是成功的文學作品,它暢銷的不僅僅是商業價值,還有文化,一種文化的暢銷對於文化自身而言就是發展和推動。
我希望我們國家的作家也能夠不拘一格地寫出多種文化作品,百花齊放嘛,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這段話被播出和刊登之後,的確引發了一陣不小的爭論。
其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功夫熊貓》的國際化問題。
對於中國作品在國外出版成殤的事實,許多媒體都一改之前的話鋒,轉而聚焦到《功夫熊貓》究竟能不能在海外發行上來。
“《功夫熊貓》究竟能走多遠?
《功夫熊貓》——一部兒童書籍能否走出國門?”
有關於這樣的標題在報亭幾乎隨處可見。
一直到《東江文學》最新一刊頭版頭條刊出一則訊息之後。
“《功夫熊貓》已經證實獲得英國出版社青睞,發行在即。”
喧囂。
再次瀰漫開來。(未完待續。)
喜歡文科之王請大家收藏:()文科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