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爭論即將再一次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東江文學最新一期的雜誌上再次爆出猛料。
《功夫熊貓》的英文版已經初步翻譯成功,東江文學雜誌社目前正在跟歐洲的出版商進行協商。
一旦雙方在出版的權益分配上達成一致,原本計劃在年後正式發行的安排極有可能會被提前。
這也就意味著。
歐洲的讀者很有可能會在農曆中國新年即將來臨之際領略到這隻中國熊貓的魅力。
《功夫熊貓》進軍歐洲,等到的是另一場勝利還是笑話?
一家國內權威的雜誌在第二天早上就在頭版頭條中刊出了這樣的文章。
文章聲稱。
作為一本只適合未成年人看的作品,《功夫熊貓》在國內銷售市場上取得的成功,完全是得益於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不是作者本人精煉的筆力和高層次的文學藝術水準。
這樣一本作品進軍歐洲市場,能不能取得的成功的確是一個未知數。
隨即就有媒體開始結合最近十年來中國的文學作品在西方國家出版發行的數量來預測《功夫熊貓》在歐洲市場的前景。
結果顯而易見的是。
這將會是另外一次笑話。
在西方文學市場上,中國的作品很少能夠被追捧。
這不僅僅是因為語言和文字之間的代溝和差異,而更多的是因為西方人並不認同中國人的作品。
當天晚上。
在由中央衛視播出的《每週一談》中,有關於《功夫熊貓》即將發行海外版的話題再次引發了熱議。
而這一次,也是有關於《功夫熊貓》的爭論首次公開來討論,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閉門爭吵。
在報紙上和雜誌上你來我往,就是沒人真的站出來面對鏡頭髮聲。
“最近啊,有關於一部文學作品的爭論不斷上演,這即使是在整個文學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現象,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能夠引發如此熱烈的討論呢?下面我們來看一組詳細的資料。”
接下來就是整整三分鐘的資料展示時間。
《功夫熊貓》從上市到不久前東江文學雜誌社剛剛宣佈的發行海外版的訊息都被披露出來。
如果不討論文學性,單就這本書在商業市場上的表現,的確算得上是震撼人心。
銷量能夠達到這種地步的作品在國內實屬不多見。
從節目現場雷動的掌聲就看得出來相比於那些不和諧的聲音,這部作品所受到的歡迎程度遠遠超出了很多人的預計。
啪地關掉電視。
砸吧了兩下舌頭。
林濤甚至覺得有些索然無味。
他並沒有興趣去看這種節目,而是盯著自己手中的這本冊子。
只有他自己才清楚這部作品最終的歸宿不會是在國內,更不會是在歐洲。擺在他面前的這本簇新的冊子正是王東東用快遞發給他的英文版作品。
翻譯作品的人顯然有著比自己更為精妙的語言水平,當然,想必如果不是有著十足的把握,王東東也不可能把作品交給對方。
王東東的電話來的正是時候。
“怎麼樣,看完了有什麼感想,你這個原著的作者,翻譯的結果還滿不滿意,我可跟你小子說明白了,人家翻譯完這部作品可是成了你的粉絲,連你的簽名都已經開口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