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東東看來。
林濤是十七歲不假,但是她自然不可能用這種眼光和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工作,林濤的年紀並不影響他成為現在整個雜誌社最大的主顧。
月銷售三百萬冊的成績。
別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了,就是個小學生那也得當大爺供著。
至少整個國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本商業性的文學作品能夠達到這樣的成績。
毫無疑問的是,超越《哈利波特》成為國內銷售冠軍,出人意料地給林濤帶來了大量的人氣。
而最為直觀和明顯的就是雜誌社也不得不慎重對待林濤的態度。
徐源之所以遲遲不敢對王東東動手,實際上也是忌憚這一點。
而事實也是如此。
林濤對王東東超乎尋常的支援開始讓這件事情變得棘手起來。
“怎麼樣?《功夫熊貓》這部作品結束了,還有新的打算嗎?”
王東東驟然提起這個話題,就連楊敏都不由得豎起耳朵看著林濤。
《功夫熊貓》的書她已經看過了,而且是林濤親筆簽名的作品,正如外界評論的那樣,林濤的這部作品的確更加偏向於女性和兒童消費者市場。
但是無疑。
不管是什麼型別,都不會影響銷量。
至於林濤的新作?
王東東和楊敏自然都很好奇。
可以說,現在“小白”這個名字在出版界很有可能就意味著銷量。
側臉看了王東東一眼。
林濤心裡琢磨了半晌。
有關於新書的問題他在很久之前剛剛結束《功夫熊貓》的第一部時其實就開始考慮過。
不管是否是因為自己這隻蝴蝶所煽動的風暴所致,這個世界的確出現了一些自己所不能夠預料到的變化。
諸如《功夫熊貓》不再是以熒屏形象首度面世,而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現。
同樣,對於其他的事件來說亦是如此。
根據《小說家》雜誌社最新出版的公告顯示,2005年地國內的文學出版市場市值跟往年相比幾乎翻了一倍還要多。
隨著國外的一大批優秀文學作品和小說作品的引入,國內的文學消費市場結構也開始發生極大的變化。
《功夫熊貓》的走紅也說明了這一點,讀者的年輕化,觀念差異化等等趨勢越發明顯。
傳統的純文學作品開始成為高門檻的產物被束之高閣,反而類似於《功夫熊貓》這種輕鬆的故事性文學則迎合了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