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一卷,如題,塵埃落定時,望一切安好,除了眼前的苟且,青春還有詩和遠方,為了遠方的若男,求一張推薦票。)
宛如在睹物之後總會泛起淡淡的懷戀。
6中裡彷彿充滿了林若男的味道。
這樣的慰藉對於林濤來說總歸是太過於矯情了一些。
就像納蘭的詞裡說的一樣。
人生若只如初見。
然而美好的東西總是曇花一現,好事還需多磨。
灰色的瓦片和白色的牆壁一如往昔,教室的燈影裡已然沒有了飛蛾,只剩下一些經歷了一整個季節後剩下的殘軀,斷了的翅膀和乾涸的軀殼。
林若男來時的季節裡,還能看到飛蛾撲火的壯舉。
包括夏日裡蟲蛾飛舞的時候伸手去打飛的時候臉上淺淺地捲起的酒窩。
看一個人。
無非就是外貌和品行。
所謂的氣度只是一種裝飾品。
男人的氣度源自於自信,女人的氣質源自於內心。
但是無論如何,一眼看上去的肯定是那一副容貌。
林濤的長相頂多算得上小有看頭,高挺的鼻樑,厚薄適中的嘴唇,輕抿起來總有一種孩子氣。
淺淺捲起的酒窩總會讓林濤在照著鏡子時想起林若男側臉笑著的模樣。
或許是因為她的離開,6中有很多人開始談論有關林濤的話題,按照死黨葉飛的推斷,這多半是桃花運來的前奏。
這樣的推斷,竟讓林濤又有一種單身狗的即視感。
只是在6中裡,三點一線的旋律總是不厭其煩地彈奏著這座外人眼中的重點高中所有的節拍,或輕或重,或快或慢。
或許少年當歌,青春飛揚的時光畢竟只是小說裡唯美寫意的情節,而在6中,考試和分數意味著大部分人所有的青春。
林濤也不外乎如是。
隨著天氣越發地在一場冬雪之後變得更加冷酷起來。
期末考試已然在目。
林若男的離開和雷軍對自己的告誡讓林濤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但是他很明白,一個十七歲的少年所有的榮譽只會是來自成績和分數,而不會是拳頭,也不會是球場上那些花裡胡哨的動作。
當一切都在某一刻歸於平靜。
朱強和3班的學生才發現林濤的恐怖之處。
每天清晨教室裡來得最早的學生和走得最晚的學生赫然就是林濤,對於他這樣近乎痴狂的舉動。
朱強由衷地從心裡多了幾分期待。
以林濤之前的底子,如果他真的能一鼓作氣衝上去的話,最後的排名斷然不會低甚至有可能在高三前最後的衝刺中成為6中整個年級最具備競爭力的種子選手之一。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約定俗成的慣例。
每一個有經驗的班主任和年級教學組從學生分班起就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潛力和競爭力。
如果潛力無法發揮,轉化不成卷面上的分數,那潛力就僅僅只是潛力,而不會變成競爭力。
不管是哪一個老師,哪一個教學組的成員,都不會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這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