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
太陽從西邊升起,落向東方。
子彈退回槍膛,
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
我交回錄取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
廚房裡飄來飯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簽好名字,
關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
你還在我身旁。”
可以說,短短的文字中甚至找不到一個華麗的詞句,無一不是簡單直白的陳述,但是就是這麼些簡單得已經不能再簡單的詞句,卻讓李洋難以抑制地有些衝動。
甚至是從眼角流出一股熱流來。
包括他在內,整個三樓辦公室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文學領域有一定功底的人,他們都能從這簡單的詞句中讀得出各自不同的感觸。
隨著李洋的聲音淡淡地在辦公室迴盪開。
整個辦公室裡驟然變得有些安靜起來,一直到他的聲音落下時,稀稀落落的掌聲才漸漸匯成一道洪流一般的轟鳴。
響徹了整棟大樓。
任何一個學文的人都是感性地將情感埋葬在最深的心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細膩的心就像一顆洋蔥。
李洋回味了許久才撫平心裡滾動的思緒將稿紙緊緊地攥緊在手中。
“你沒看錯這是高中組的投稿?王姐,你把作者的資訊找來我看一下。”
李洋似乎有些不相信。
餘波漸漸消散。
但是辦公室的餘熱卻沒有很快冷卻下來。
一個跟李洋年齡相仿的審稿編輯很快就把林濤當初隨信寄回來的合同書和資訊找了過來送到李洋的辦公室。
令他愕然的是。
寫出如此優美和具有意境的文字的竟然真的只是一個16歲的高中生。
中國的文人大多相信文如其人的說法。
李洋相信這篇小文章中細膩的情感和滄桑的懷戀,如果不是經歷頗豐的人根本就寫不出來。
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只有經過時間的沉澱才會散出來的嘆息,一種在經歷了人生之後對父母雙親的回望。
如果說這個叫林濤的少年真的能寫出如此細膩的情感,那他無疑是一個天才。
“李洋,我們編輯組幾個人都覺得這篇文章應該到《東江文學》而不是中學生作文報上,你有什麼想法?”
王娜並不是一個科班出身的編輯,但是文字功底極佳,否則也不可能擔任作文報的審稿編輯。
從這篇文章的篇幅上來講,的確不能作為中學生作文來刊登,而且這篇文章已經查處了中學生作文的範疇,如果當做是作文稿來刊的話的確有些不合適。
李洋的眉頭不由得緊緊地皺在了一起。
(昨天卡文很厲害,只碼出來一章,希望今天下班狀態會轉好求推薦票支援小白!!)
喜歡文科之王請大家收藏:()文科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