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在從大業八年到大業十年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三次均為煬帝御駕親征。
為了這事兒,隋煬帝弄得民不聊生不說到現在還一直遭人病垢。
但是很多人都清楚,高句麗一直都是一根卡在喉嚨裡的刺。隋煬帝的決策是沒有問題的,唯一出問題的是他失敗了。
李家奪皇位是順應自然,因為民不聊生肯定要有人出來負責。這個贖罪之人丟了江山,而替天行道的人則是拿了江山。
可不管朝代如何變更,高句麗一直就在那裡。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陛下,大軍快要到了。”王德
“好,哈哈哈。陳長義這小子深得我心啊,現如今高句麗已經成了秋後螞蚱不足為慮。”李世民放下手裡的奏摺龍顏大悅。
對於陳長義屠城的看法,李世民沒有明說。這事兒不能從他一個皇帝的嘴裡說出來。
“陛下,陳長義妄生為人啊,在打破高句麗之時居然下令屠城,致使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此等行徑如何能稱之為人,陛下明鑑!”崔望
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一些沒有眼力見的人,比如某位崔姓的言官。
魏徵站在一側,無奈的看了一眼崔望。在此之前對方找過自己,連博陵崔氏的手諭都請出來了。
魏徵不傻,他知道這手諭是崔子玉的。身為嫡系繼承人,崔子玉有這個手諭魏徵很理解。
魏徵自身也算是士族中的一員,按理來說是應該幫忙的沒錯。可是想到了陳長義的妻子楊不悔,魏徵猶豫了。
他魏徵鐵骨錚錚,就算是李世民他也敢硬扛。但是楊不悔不一樣,面對楊不悔就不能鐵骨錚錚了,要識時務者為俊傑。
“請陛下三思。”
有崔望牽頭,五姓七望中的其他人自然也會站出來。這倒是慣例了,大家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李世民面無表情的看著下面七八個隨時準備慷慨就義的臣子有些想笑。這些傢伙怕不是不知道什麼叫做楊不悔帶來的大恐怖。
“怎麼?盧家的人心裡不想參加嗎?”李世民
“陛下說笑了,藍田侯陳長義乃是天縱之才,對我大唐更是貢獻繁多。實乃我大唐國之棟樑,老臣又如何會允許家長子弟在此刻落井下石呢?”盧冠文乃是盧冠齡的親弟弟,在朝中擔任大理寺卿一職,官從三品。
“哦?如此甚好。”李世民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盧冠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范陽盧氏突然就不和自己作對了。雖然不明顯,但是李世民可以感覺得到。只是到現在為止李世民還是不知道其緣由。
“該死。”崔望低聲嘟囔了一句。
盧冠文這句話不就是說他們這些人現在在這裡落井下石嗎?
“老匹夫,安敢如此欺我。”王珪怒不可遏對著盧冠文大聲呵斥道。
很顯然盧冠文的話激起了公憤,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
“安靜,你們當朕這裡是什麼地方?”李世民才不會讓那些人繼續跳騰呢。盧冠文識時務,自己也不能讓他寒心不是。
有了李世民在那裡和稀泥,王珪也不好繼續找盧冠文的麻煩。雖然心中有一萬個不解但是這會兒也只能先憋著了。
此時長安城外,一支軍隊正朝著長安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