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村口的大路上,鋪著一些青石板,騾子走在上面,鏗鏘有聲。
沒走幾步,從旁邊的小路上過來幾個小孩子,七八歲上下,有男有女,領頭的小孩,手裡攥著一個草蚱蜢,男孩子腦袋剃得光光的,留個壽桃頭,女孩子扎著小揪子,在路上一個追一個玩耍。
孩子們看見師徒二人進來牽著騾子進來,一哄而上,喊叫著,“大馬,騎大馬!騎大馬!”
丹陽把兩個小孩子抱上了馬背牽著,道遠不耐煩地驅趕著旁邊的小孩子。
二人被小孩子圍著吵著,進了村裡,村裡人一看來了外人,都從四面圍了過來。
村莊不是鎮上,一般來了外人,青壯年都是要來問問的,看看來此何干。
丹陽看著這圍著的百姓,一多半都是體態佝僂的老叟老嫗,還有些吃手的孩童,年輕男人連一半都不到,看來童班頭沒有騙人。
“道士,販貨嗎?”一個老叟問。
“不販貨,也不磨刀,會瞧病,會驅邪測字瞧瞧風水。老人家,給您號號脈?”
丹陽對老人說道。
“也好,好些日子沒來生人了,請去村祠那裡,有給走村的外人留的位置。你先去那邊,一會兒就有人來了。”那老叟給他指了指祠堂的方向。
“多謝老人家。”
二人向村祠走去。村祠旁邊有一排木桌,靠著牆放著,上面滿是塵土。
“老翁說的應該就是這兒。丹陽呀,去搬一張桌子,放在陰涼處,我去把騾馬栓了。”
丹陽看見祠堂口,有拴馬的木樁,就過去把馬栓上。
道遠挑了一會,這些桌子不是斷腿就是爛面兒,最後找了一張還算完整的桌子,搬到了牆根,從布包裡找了幡子打了出來,扛在肩上。
“師父,擺好了。”
“好,把這個拿著。”丹陽取出鈴鐺遞給徒弟。
“搖上,去村裡叫幾聲,讓大家想瞧病的,測字的,都來這兒。”
“誒。”道遠扛著幡子,就往村裡去了。
丹陽這會兒沒事,就在祠堂邊上轉悠,這永安村,看來也是富足之處,村祠旁邊一排磚房,深牆大院,看來像是本地有功名的大戶住處。
“老道,瞧病嗎?”
遠處走來了一個老叟,拄著拐,一瘸一拐的,往過來走。
“會瞧病,老人家是哪裡有病痛?”
“我這腿腳,”老人邊說邊拉起褲子,“腿腳痠痛,難以屈伸,走不了長路。”
丹陽從牆邊搬了條長凳,讓老人坐下,自己蹲在一邊,用手捏著老人乾瘦的腿。
“老人家,膝下幾個兒女呀。行動不便,也不背您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