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風光的新鮮很短暫,幾個月後就開始習慣了。
閑來無事的時候,我喜歡拍攝身邊的生活,就像為了記憶。最喜歡的一張照片,那是一隻孤獨的小鴨飄在綠色而平靜的河上,近處背景則是大樹下點綴在草地間的白色小花。
人生的困惑不是選擇太多或太少,而是不知抉擇的真正原因,又在何時已經作出。這憂鬱的小鴨!
研究所的大廳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陳列著各種動物標本,包括兩米高的遠古巨鳥的腿骨化石。頭頂懸掛著一具更大的巨鯨骨架,橫跨整個大廳。這巨大的脊椎動物之所以可以這麼龐大,完全在於它在進化途中又返回到水的汪洋裡。人和一切生命不都是影子嗎?生命是投下的巨大影子。我來過了!
此時,我像看到了它生活的身影,它的世界,它的記憶,還有它的淚水……
四個月後我們再次團聚。我找人送我去接機,然後返回到我們共同的小房子裡。那裡擺著我提前放好的一些水果。她黑瘦了,我感到陌生又憐惜。
我單獨帶她看了這裡城市的街道和廣場。
我們五人一起騎車去首都老城,往返60公裡的路。看了有八百年歷史的首都大廣場,還有著名的天鵝咖啡館。在另一個廣場,很多像當地人的年輕人很悠閑,一位男青年牛仔褲屁股口袋插著梳子,似乎像站在舞臺下面的演員,而我像跑上舞臺的冒失觀眾。瞬間有種現實和虛幻混淆的錯覺。
對西歐的美景除了贊嘆,卻沒有多少意願旅遊。可能已經習慣了這裡的景色,又或者只是對他們的文化更感興趣,卻沒想過自己不喜歡旅遊,或者沒有心情旅遊。旅遊的願望首先需要一顆安定下來的心。外表古老的街道和房子,卻處處體現著工業化。
現代生活高度依賴化石能源。那是死亡的收獲!現代人,攫取地下的死亡遺産,來翻動著地表和生命。然而,漫長的地質史所積累的死亡,甚至也被人類逐漸消耗了……
於是我們在熱心朋友的陪伴下,體驗了學校國際教堂的彌撒。一個黑口袋會從人們面前經過,每個人都把握成拳的手放進去一下。至於手裡是否有錢,沒人會知道。因為朋友在這裡呆了幾年了,我聽他的。他說等會可以吃麵包,但不要喝紅酒。我們一起唱歌,歌詞大意是鼓舞人們在戰鬥中無畏死亡。雄壯歌聲和肅穆氛圍讓人動容,甚至感覺自己眼裡有淚水。
我也參加了幾次在本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前的香檳酒會是站在古老而高聳的教堂後院進行的,還有各色精緻小點心。晚上則在教堂地下室,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彙聚一堂。隨性的幾位法國研究生在國際會議上穿著黑色緊身t恤和拖鞋上臺共同發言,帥氣又有些不羈。偏執的美國學者在按語言分組參觀的時候,堅持美語不是英語,要求單獨成立一組。
日常生活的出行基本上是腳踏車。買菜也是騎車或步行。郊區樹林邊有座上童話般的小白屋,離公路不遠。然而人跡罕至。超市的路上,幾只怯生生的小貓躲在路邊。我給它們拍了些照片……
生活就這樣日複一日,沒有國內的緊張忙碌。
我好像忘了什麼。可又怎麼知道自己忘了呢?何處而來的憂傷?我向往遠方,而不是遠離。在這個遠離故鄉的遙遠地方,沒有夢的記憶。
夏季曾建立了心靈的熱情,失去了炙熱的記憶,就算是溫度再高,也是那麼平淡。空氣也不再充滿熱情。夏季已經遠去,不會再有炎熱。那明亮的情感和快樂不會再有了嗎?真遺憾啊。它的失去有何意義?還能找回嗎?
生活裡有了第一次爭吵。原因是什麼,或許我們都知道,或許又都不知道。然後又為承諾更用心對待她而感動,似乎兩人也更靠近了。
在市的兩年,不記得做過什麼夢。對比現實,任何夢都是啟示。現實的空間會有下墜,而在夢的空間就是擔憂。夢裡有另外一套不同的語言。
夢的世界是灰色的嗎?因為那是儲存記憶的腦灰質顏色?不,夢不是彩色,不是黑白,但也不一定就是灰色。夢是一種現實世界不存在的顏色,一種不能稱為顏色的“顏色”,不同於視覺的色彩。現實沒有夢那種顏色。
在沒有顏色的夢裡,愛和美卻比現實真切!夢的顏色,姑且只稱為意識,是一種不同於現實帶有色彩的光明,而是對應於黑暗的另一種光明。現實又為什麼就是那樣的色彩呢?誰又能知道色彩、光明和意識的不同呢?
既然現實不能包容夢,就不代表一切真實。現實或許只是另一個夢,另一個啟示。生活世界熱鬧豔麗鮮活,原子世界的寂靜無色單一,意味著世界的分裂。真正的光明應該是跨越兩個世界之間的,生活世界的現實光明也只是有限的影子。
夢具有一些不可知的神秘特徵。夢裡就算夢話也不會描述夢本身,而醒來又只剩下回憶,早已經不在夢裡了。所以對於夢,除了回憶,還能有什麼真正直接的洞察呢?我只能根據清醒所具有的“記憶”其實最多是一些印象,還有醒時的想法),簡單地歸納了幾條:
特徵1:夢有不可名狀的顏色。
特徵2:夢比現實更真切,而且沒有懷疑。
特徵3:夢裡的幸福感比現實更純粹強烈,以至於醒來難以忘懷,忘了眼前的生活。
特徵4:夢醒不能延續,也不會重複。記憶卻可以重複。
特徵5:夢讓瞬間的睡眠變得漫長。死亡融合了時間,應該最真實。
特徵6:夢裡不會想到自己在夢裡而叫醒自己。
特徵7:夢裡閉著眼睛卻可以“看見”夢境)。
特徵8:夢境裡沒有影子。
特徵9:不會夢見自己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