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跟著老劉到了收購的工廠,看了看環境,普洱茶的製作基地跟他們在芳村製茶廠完全不同,如果說芳村的是細放型管理,那麼雲南這邊的茶廠就是個不成熟的小作坊。
小作坊到處都是凌亂的擺放,茶葉碎到處都灑落著,普洱茶主要工序比綠茶和紅茶都要多,所以製作稍顯繁複。這樣的製作現場,別提保證茶葉的品質,可能連基礎的衛生都難以保證。
江皓一道一道工序看過去,萎凋、殺青、揉捻、曬青、蒸壓、乾燥等,這家廠子大多是做普洱熟茶的,普洱熟茶比生茶只多一道人工渥堆發酵的過程。渥堆發酵是決定熟普品質的關鍵,可以達到快速陳化普洱茶的目的。具體做法是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的高度,然後曬水、覆蓋麻布,使之在溼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最後攤開晾乾,經過渥堆後的普洱茶,顏色會由綠轉為黃、慄紅、慄黑。
可是很明顯這家廠子的渥堆發酵技術並不成熟,工人都是生手的樣子。
江皓看老劉又跑去跟廠長溝通,就跟了過去。
剛走近他們,就看到廠長交給老劉一個本子,貌似在交接些什麼東西一樣。
“我先去解決一下那批成品出倉的事,你們先聊。”
廠長跟開水燙腳一樣急忙朝車間走去,剩下他和老劉兩兩相對。
老劉把手裡的資料交給他,吸了口煙說:“這是普洱茶的生產資料,你這段時間摸索熟悉一下,要根據他們法人技術改良生產,等到交接完廠子,我們就回芳村。”
江皓看了幾眼資料,發現都是這個廠子過往的生產工序和注意事項的資料,裡頭的圖樣精美清晰,看得出製作者花了不少心思。
“接管的話,包括工人一起接收嗎?”
江皓看著那群有些看似笨拙又努力埋頭工作的工人,老劉貿然接收了茶廠,這些工人的安置才是最大的難題。
但老劉跟前東家談的條件裡並不包括安排處理這些工人,換句話說,他們可以完全不要這批工人,也可以全數接收他們。這取決於成本和人員監管能力。
他和老劉都在芳村,很難到版納管理,到最後可能都是這個駐廠廠長的事了。
但這批人的靈活度和技術能力似乎否不太合格,培訓的成本過高,要是給這群工人安排去處,他們人生地不熟的,也很難解決。
江皓逮著老劉說:“這家廠要整改,沒有一個月壓根不行,要是不換這批人,肉眼可見的技術很差,耗時更長。”
老劉掃了眼車間那群工人,想了想其中的利害關係,才開口說:“實在麻煩又耗時的哈,那就保留技術管理,其他全去掉。”
江皓看老劉壓根沒有考慮全面,就像當初拿下這廠子也沒有跟他商量一句,便壓低嗓子說:“去掉的話,麻煩只會更多,這些人無法安置,生計成問題,找到我們一樣要解決。”
老劉露出一絲不耐煩,總感覺江皓做事瞻前顧後。
喜歡茶滘往事請大家收藏:()茶滘往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