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世的中期,在房宿增六六五的邊境,發生了一次驚動各界的藍色光點爆炸事件。這場爆炸被定性為一次偷盜、一次搶劫、一次意外,現在我們知道那既不是偷盜、也不是搶劫,更不是意外,它是在運送次異結晶時發生的失手。但對於這次失手,房宿的人類卻疏忽了,他們把一切不合理歸咎於“因為是次異結晶,所以都是正常的”,他們卻忘記了或者因為無能而忽視了人類早已發現了的一個基本道理——科學技術的產生在於認識自然。這個現實是悲觀的,它規定了物之為物所能抵達的能力的邊疆,然而這個道理也是樂觀的,它讓物之為物所能抵達的能力邊疆變得無比廣闊。他們不知道這是從遙遠未來被攜帶回過去的奇異,他們沒有親眼見到被時間旅行者攜帶在身邊的碎片,他們或許是因為沒辦法而忽視了。這樣,人類就突然地在自然現象的認識上落後了。
不定型世界對定形世界的入侵,人類的前線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反應過來。在這個以百年、千年的尺度為每一步驟的拉鋸戰中,不定型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以及一種前所未有的衝勁,所有的不定型、所有的人格都服從了統一的安排,並自然地為這一安排出謀劃策、積極行動。他們都有一種感覺,他們必定會成功。他們為此做出了豐富多彩的論證,所有的論證都指向了唯一的成功。
人類前線的大部隊執著於清掃比銀河廣袤得多的仙女系。當他們透過星橋通訊得知不定型開始破壞性清掃獵戶懸臂幷包圍了地球時,事情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只能反攻,只能在獵戶懸臂與銀河仙女星流的邊界上開展了又一次的拉鋸戰。但拉鋸戰之所以被稱為拉鋸戰,就是它的緩慢、它需要的徐徐圖之,它需要的從容不迫,人類自信會得到勝利,但卻又不可能快速取得戰果。
既然外部的壓力不能迅速摧毀不定型的佈陣,那麼就有人自然會問出一個新的問題——為什麼人類在仙女銀河的戰場上大勝特勝,然而後方世界卻不能阻攔不定型的腳步別說一百年哪怕僅僅幾年的時間呢?
這就是人類世後期的仙流難題,為什麼前線世界會與後方世界產生如此之大的科技代差?倘若沒有如此之大的代差,不定型世界固然使用了反德西特膜星橋的技術,也不可能快速攻克後方世界。倘若後方世界能像前線世界一樣強大,那麼不定型又能如何斬獲龍漢?
不至於到了現在,一切都已經太晚。
以致於到了現在,一切都已經太晚。
然而在人類世中期,卻沒有任何人敢於認為人類十六億年的泰古中央真的會淪陷於不定型之手。
公元第一千六百萬世紀到一千七百萬世紀之間,在達生世被定義為人類世中期最後的日子裡,不定型世界見到了奧爾特雲。
恆星和行星在誕生的時候都是一團旋轉中的星雲。星雲開始收縮,它的重心會吸收最大部分的質量形成太陽,剩下的部分就變成了行星的胎盤。最後一點邊角料會被恆星風吹散,它們徘徊在恆星系的外層,就變成了球狀雲團。
人類故鄉的太陽系,它的外層球狀雲團被叫做奧爾特雲。
大部分的球狀雲團質量密度僅比真空稍高,可以勉強與宇宙背景區分開來。但奧爾特雲不同。太陽系已經變成了星簇。繁多的假想天體也就同時出現在了這片荒蕪又空曠的場地。
在房宿淪陷以前,人類的填冥飛船就已經發現奧爾特雲行星連線的上千個交叉點上,一根管子,一根白色的管子會頻繁地在不同的交叉點閃現。它出現在每個地點,它在每個時間都會出現在一個地點,它在一天出現一千次,它每一次都會發射一顆質子引信。每一顆質子引信會穿越星簇,接近玻色子星的地帶。許多的質子引信消失了,但仍有一些被儲存在星簇的奇觀之中。
後方世界大範圍淪陷後,前線世界終於明白過來,這就是不定型的質子引信。
而不定型已經發射了三年的引信。
等到不定型世界透過模型預言軌跡,提前佈置負質量弦摧毀了在太陽系周圍的填冥飛船後,人類世界就暫時失去了一隻眼睛。
在比鄰星與太陽之間存在著一顆沒有大氣的流浪行星。這顆行星的質量與水星差不多,因為不反射光,所以太空時代以前的人類很難發現過它的痕跡。不定型物理捕獲了這顆行星將其作為一個空間性質穩定的前哨站點使用。
當戰士的人格站在這顆行星最高的山頂時,他所連線的無數的導師也一併抬起了自己的眼睛。
繁多的星星與萬古的夜幕之下,既見不到生命起源的大地,也見不到照亮了生命的太陽。
那是李明都先前見過的天地。
這可能是導師十億年來最為不安,也最為興奮的時候了。
可越是這樣,越是不能急切。
太陽系是整個銀河仙女系最難啃下的肉。其中所使用的技術在不定型已知的領域之外,開闢了新的天地。一個微妙的好訊息是由以前李明都的眼睛發現的——古老的原型人類,似乎,並不在太陽系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的太陽系只有它們留下的自動機器在徘徊。
“該怎樣,吃下這塊肉呢?”
填冥與六師是不會放過不定型的。
不定型的眼睛在凝視簇擴散的形狀,不定型的思想在審視宇宙的引數,不定型的神經在傳遞計劃和悖論。戰士的人格匯入了思考的洪流,進入了沉思的海洋。當身前的巨行星向著右側偏移,小點似的太陽在群星的縫隙間微弱地明亮時,他抬起了這具受造軀殼的觸鬚,站在這個山頂下達了自己的旨意。在接下來的一分鐘內,旨意穿過星橋網路,傳遍了近地包圍圈的思想世界。
在地球六十億年的歲月中,很少有歷史能說是徹底沒有補救的機會。但現在,人類第二次不論如何都不可能挽回的歷史就這樣靜悄悄地來到了。
儘管在當時,有一段時間,形勢看上去還是勢均力敵。
按照不定型的規劃,對地球的包圍圈可以分為近外兩層。外層包圍網在速度戰的指導下迅速拉出的以一千光年為準線、幾乎切斷獵戶座懸臂的大範圍攻佔區。在這一區域,不定型不擇手段地擴張,在攻佔的同時製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力真空天體、重力緻密天體以及奇點視界,從而鋪出了一條讓前線世界也感到棘手的地雷陣。前線世界的主力被拖進了人類不願意進行的常規拉鋸戰。在這種形勢下,前線推進的速度最快也不可能超過光速的二分之一。換而言之,這外圍網路足以為不定型帶來接近兩千年的時間深度。而第二層便是近地包圍圈,以十光年比鄰星、天狼星廢墟、巴納德星等十數顆恆星組成的環太陽系球狀網,為地球前線提供戰略廣度和戰略支撐。
不論是哪邊的工事都需要時間。外層網路廣大,但人類後方星官世界羸弱,想要立穩腳跟並不困難。最主要的工作仍然在近地包圍圈。這一種工作與生產力直接掛鉤,在時間上不能投機取巧。
它就是製造視界。
按照人類世的常識,列缺方法制造第四類視界的速度不會超過三分之一光速。換而言之,想要製造覆蓋十光年的超級視界,所需要的時間正是三年。
從後方源源不斷運來的種子飛船執行於太陽系外,翱翔宇宙之間,現在已經完成了整個近地包圍圈的封鎖。
而種子飛船的意義也非常簡單,它們會透過安魯效應在空間中製造正負粒子對,並將其按照自旋方向分離,從而人為隔絕航跡兩側,形成一個典型的不對稱介面。物質決定時空,具備正質量的引力為正,具備負質量的引力為負。時空的曲率形成斷崖,向著兩邊漸進平坦的過程需要大量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這片空間便在第四類視界下。
如今,大勢已成。
幾乎整個半徑十光年的球狀空間,與外界發生斷絕,只留下了引信所需要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