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追問。
12號也說不清其中的所以然,反說道最新的通訊發來了。通訊裡是另一個地址的機器人,也不是13號。這個機器人叫他們回去。
“我們該怎麼做呢?先知。”
李明都不自覺地哆嗦了一下,坐在人類的座位上,陷入了沉思。
“我們不能回去。我們再等等吧。”
“在小行星帶等待嗎?”
這時,年輕人便像想起什麼似的,問道:
“我們是不是已經快要離開小行星帶了,要達到火星軌道附近了。”火星軌道,而不是火星。行星的一大特徵在於能夠清除自身軌道區域的小行星。軌道是明顯的。火星本身可能還在太陽的另一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誰知12號疑惑地問道:
“火星是什麼?資料庫裡沒有這一條目。”
“怎麼,你知道地球木星不知道火星嗎?”李明都稍有愉快地笑了,“就是太陽系的第四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帶、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太陽系的大行星大軌道好像就是這樣依次向外排布的。”
這句話裡說錯了海王星和天王星的順序。
12號沒有發覺這個錯誤,繼續提出一個問題:
“金星和水星又是什麼?它們和地球一樣都是固體行星嗎?”
年輕人靜靜地盯著12號的電子眼。
12號毫不畏懼地也在看他。
他們從載具機器走回大船,四周剛剛陷入黑暗,又被舷窗引入的陽光照得敞亮。李明都往窗外望去,比原先他們經過的小行星帶要密集得多的微石正在太空中漫無目的地飄蕩,好似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家。
這時,年輕人才想起了一個事實。
機器人的資訊中不包含歷史上的資訊。歷史這一門學問對於機器人而言並不具有價值。於是他問道:
“我們現在在哪裡?”
12號說:
“第三小行星群,就和木星的小行星群一樣,是在地球軌道與小行星帶軌道之間的小行星群。”
它有約一百來個主要成員和其他數之不盡的碎屑和殘片。
“小行星群又是什麼呢?”
12號遲鈍了會兒。對於具體名詞的解釋需要網路的支援。他並不知道答案,好在這遠離了木星世界的區域網裡有知道的機器人。大船的一個頭腦體的黑匣子裡曾下載過相關的資訊。12號讀取後,便答道:
“倘若一群小行星中,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清除軌道上其他的小行星,並且一同共享一條大致相似的軌道傾角、偏心率、半長軸等),就可以稱之為小行星群。小行星帶是小行星群的上位概念,前者的小行星分散在軌道的每一個地方,可能包含多個小行星群。而後者從天文的距離尺度上,可以發現是更緊密地靠近在一起的。它們通常是某些大撞擊留下來的碎片。”
“現在存在哪些小行星群,最大的小行星群是哪個呢?”
這裡的資料可以從載具機器人的太陽系天體執行資料庫中讀取。
“太陽系記憶體在一百個小行星群,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木星的特洛伊群,小行星帶的匈牙利群、灶神星群。最大的小行星群是……火星群。”
說到這裡的12號明白過來。
他閃閃眼睛,好奇地說:
“火星群就是你的火星的詞源嗎?先知。”
“是的,是的……”
李明都恍惚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