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幾天,為了防患於未然,李明都被要求穿戴外骨骼行動,他欣然同意。
全覆蓋的外骨骼看上去有點像鋼鐵裝甲,但內部填充的是柔性材料。在穿戴前,後背三角形揹包的地方會開放出衣縫,像是玩偶服的背後拉鍊,而雙腿雙腳部分都會自然膨開,像是漲大的氣球,可供人伸手伸腿入內。
等到人體沒入其中後,膨開的部分則會放氣收緊,氣球縮小,柔性材料緊貼內衣,猝然的感覺像是某種棉襖。
看上去很厚,但實際涼快。
李明都一時不解,興奮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旁的秋陰一邊笑、一邊解釋道:
“這是保溫的原理呀!明都,你忘記了紀錄片裡沙漠裡的人都穿著長袍厚布嗎?這當然不是因為他們嫌冷。小時候吃過冰棒麼?經常有蓋著棉布的冰箱是不是?”
“原來如此……我以前也知道的,一時沒想起來。”
受到點撥的李明都恍然大悟。
奈米管材料卓越的保溫性會隔絕外界傳導溫度,拒絕被外界帶熱或帶冷,從而恆定在某個合適的溫度數值上。
自帶數字顯示螢幕的頭盔會標識周遭氣候環境狀態的引數,諸如日期、時間、溫度、溼度、風速、輻射量等。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開啟更強的增強現實功能,譬如彈道模擬、鐳射測距、紅外目標顯示等。
其中也儲存九五式外骨骼裝甲的使用說明手冊,這一檔案有七百兆大,整合了大量影象和影片演示,純文字量上也達到了百萬字。
除這些以外,九五式裝甲主要的作用是對於人體負重的提升,從而攜帶了多種多樣的武器與工具。
李明都習慣兩天過後,開啟頭盔,呼吸外界自然的空氣,又好奇地問秋陰:
“這樣的裝甲,大規模準備了嗎?”
秋陰望向李明都身後正在做除錯的除錯人員。除錯人員比了個手勢,秋陰答道:
“小規模試研很久了,但從未投入過大規模生產。如果大規模生產的話,應該會簡略掉一部分不必要的實驗功能。不過,大規模生產的那天我個人是希望是永遠不會到來的。”
“為什麼?”
“這不簡單嗎?”
秋陰把髮絲撩到耳後,輕聲笑道:
“因為那就意味著要麼需要應對危險的短兵相接的複雜建築巷道戰,要麼就是需要為亟需耐力的長途轉移戰做準備。不論是哪種,都不是我們樂意見到的呀。只是歷史會提醒每一個人,有許多東西,都要早做準備,可以不用,但不可以沒有;可以最後沒需要,但不能沒想過。”
故古人云,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冷光照耀這一地下的停車場,稍遠處傳來了班長和他的隊伍跑步與叫喊的聲響。
屏息凝神時,好像能聽到遙遠的地鐵的震動的聲音。消毒水的味道到處都是,防空洞像是鳥兒已經傾墜的小屋,隱藏著一種憂鬱的黯淡。
歷史通識課有許多內容已經整合進了裝甲的資訊儲存器,但就像要考慮沒有裝甲的打鬥一樣,也要考慮第一次穿越中單純意識轉移的這一可能。
秋陰和其餘幾位老師,在李明都受贈的宅中,從地球四十六億年前,一直講到了地球六十億年後他們揣度的一切,也給李明都的兩次穿越做出了許多分析。
他們提到太陽系確實會在五十億到六十億年後膨脹為紅巨星。屆時太陽系的宜居帶會向外轉移,抵達土星和木星附近。
而在太陽系膨脹的最高點,宜居帶會一舉轉移到冥王星軌道和柯伊伯帶的位置。
“宜居帶是什麼意思?”
“離恆星越近,受到太陽的影響越多,一般也越熱,輻射越強。離得越遠,影響越小,溫度也越低。我們說的宜居帶就是太陽系中剛好水能以液體形式存在的區域。”
秋陰解釋道。
那是秋日下午的一天,溫暖的陽光從窗外照耀在李明都的身上。他正坐在木桌的邊緣,上面是被太陽照得明亮的紙。而牆上顫動著一個明晃晃的光斑。
李明都懶懶地說道:
“那生物也不一定需要液態水呀!”
秋陰笑了起來:
“確實是這樣,但溫度總歸是重要的條件。舉例而言,在我們的太陽系裡其實存在為數不少的固體星球,比如土星與木星的衛星,具有大氣,也覆蓋著大量固態冰。這些冰可能是水,可能是甲烷,也可能是氮。等到宜居帶外移,這些冰塊、甲烷、乙烷或者氮都會大量解封,成為液體奔流,或者化為氣體上升。對於那些星球來說,總歸是個了不起的大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