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強調人體與自然之間的平衡之道,若想成為一個醫術高明、品德高尚的醫者,除了熟讀那些醫書,瞭解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全身表裡的穴位特徵,還要了解祿命學說、陰陽學說、諸家相法以及灼龜五兆、《周易》等玄學知識。
為醫者,知識不多如半桶水來回晃盪,知識淵博如海水一樣深不可測。
葉翎陌需要學的還有很多,經典巨著,可通曉仁義之道,史家學說,可曉古今史詩事,悟天地自然運動變化之真理,可受吉凶拘束,五行相生相剋,相剋相生。
自此之後,翁漢秋這裡便成了葉翎陌常來之地。
書架上的書從十多本變成幾十本,上百本。
她一一瀏覽,但凡有想看的書,翁漢秋都會一一尋來。
在這個過程中,葉翎陌逐漸改變了自己對中醫的看法,越是深入瞭解,便越發敬畏!
以前,她對中醫持懷疑態度,總覺得沒有爺爺說的那麼神奇。
可如今,她看著書中真是記在的案例:元青子一手銀針出神入化,生死人肉白骨;墨伯一手丹藥眾人爭搶,可保將死之人三日不死。
同時,一邊學習一邊親自實踐,果然確實如此神奇。
……
這些先人凝聚的精華,無不彰顯了中醫的奧妙。
葉翎陌學的津津有味,就是可惜其中一些藥方已經遺失了,便是想尋也無任何蹤跡。
都說古人封建愚昧,但世人只記住了他們的不好,可還有一些東西,是無論如何都抹不掉價值的,這些都是人們口中愚昧之人留給後代的。
入秋後,天天漸漸轉涼,董氏已經攢了不少錢。
她準備進城去準備過冬的東西。
她詢問女兒是否一起,葉翎陌點頭,“自然去的,這次買的東西有點多,娘你一個人肯定拿不下。再說,我也不放心你一人獨去。”
“娘是沒你厲害,可也沒你想的那麼弱。”董氏笑笑,“有什麼不放心的。”
“總之,日後娘你去哪裡,都提前告訴我一聲。”
“知道了。”
娘倆收拾一番,一起進了青城縣。
街道比上次更加熱鬧了。
小店鱗次櫛比,攤位聚集,各種小物件層出不窮。
“咱們先去買布料。”董氏說道,她經常做了繡活來賣,認得一家繡坊的店主,去哪裡也會比其他地方便宜些。
“好。”
繡坊。
“徐掌櫃。”董氏站在門口,開口喚道。
徐掌管抬頭,看到來人,停下手中活計,“原來是董娘子,今兒還不到交貨的日子,過來是有什麼事嗎?”
董氏點頭,牽著女兒走進來:“過來買點布料,給孩子做身衣裳。”
徐掌櫃早已注意到了旁邊這個小女孩兒,生的玲瓏剔透,眼睛明亮,雖然粘有,但站在那裡,便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真的是董娘子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