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好像沒有。李傑心裡有種預感,現在還不是去闖試煉關的時候。
“這不得了。”
也許是泡貼吧久了,地藏菩薩雖然還是一身的祥和之氣,但說話風格卻像一名重度網癮患者。
應該請楊教授前來診斷一番,給他來個套餐。
李傑暗搓搓地想著。
地藏菩薩換了一輪茶葉,才問:“看你的樣子,下一步是打算見一下道家的人了。”
李傑點點頭:“是的,我打算把大家都聯絡起來,一致對外。”
“其實你早就應該這樣做的,都把地府開放一部分了,卻不趁機好籠絡他們,都不知道是誇你還是踩你好。”李傑這個不是故人的故人,讓地藏菩薩放鬆下來,彷彿還有點飄。
李傑老臉一紅:“第一次,沒經驗。”
他也知道自己不是那種虎軀一震萬眾臣服的霸主,更不是走一步算十步、智珠在握的謀略高手,所以李傑一直都依靠集體的力量。
地藏菩薩望了李傑一眼:“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過幾天,佛教的修真者們就會在白馬寺舉行一年一度的交流大會,你不會不清楚吧。”
他這麼一說,李傑倒是記起來了,早就兩個月前,邀請函就送到他手上了,只不過這段時間事情比較多,一時沒想起來。
國內的佛道兩家李傑其實都見過,只不過並沒有太深入的聯絡交流,這次是該好好交流一番了。
每一年,佛道兩家都會各自舉辦一場大型的交流會。加強內部的溝通,增進彼此的感情。
這個月先是佛教的聚會,下個月就是道教的聚會。
熱鬧得很。
佛道兩家各自的交流會一般是在清明節之前,官方的意義是:探討在當今時代如何讓佛道)教文化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弘揚和傳承中華佛道)教文化成果,交流和開發新的研究成果與佛道)教教義,促進佛道)教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更大作用。
然後舉辦盛大的水陸法會,為逝者超度,為生者祈福。
影響力大得很,不少信眾都會不遠千里來到會場參加這場盛會。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略稱為“水陸會”,又稱為“水陸道場”、“悲濟會”,是漢傳佛教的一種修持法,也是漢傳佛教中最盛大且隆重的法會。
水陸法會起源於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經唐代密教的充實發展,直至宋,元,明成熟定型,一直流傳至今日,並得以繼續發展,勢頭不減。
水陸法會以上供十方諸佛、聖賢,無遮普施齋食為基礎,救拔諸六道眾生,並廣設壇場,使與會眾生得以其因緣與根器,至各壇聽經聞法。故在法會中所供養、救度的眾生,範圍相當廣泛,因此集合了消災、普度、上供、下施諸多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水陸法會分為內壇佛事及外壇佛事,共分七個壇場。內壇是整個法會與四聖六凡交流的樞紐,普同供養法界一切有緣含識神靈,發願度化一切有情,普利冥陽;外壇用於接引修行各種不同法門、根基的修行者。
啟建一場水陸法會,需動員的人力物力頗巨,需要七晝夜才能功德圓滿。七晝夜中,諷誦經典作法超度。水陸法會乃是一堂整體的佛事,每一罈同等重要。每日分三時,至總迴向壇宣讀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將每日所誦經典功德迴向。因此,水陸是內壇外壇緊密結合的,大眾隨發心共同成就此一法會,就是最大功德。
近幾十年來,《水陸儀軌》本子雖無更新或補充,但在實際施行中尤其是超度亡靈的類別)卻推陳出新,形成了現在流行的“水陸空大法會”。藉以超度水陸之外因空難而喪命的孤魂野鬼,使之脫離輪迴之苦。首創者是旅居美國加州萬佛城的度輪老和尚。他在1987年代首創在萬佛城舉行“水陸空大法會”,邀請中國大陸的僧人主持,盛況空前。從此,內地紛紛仿效,形成了現在流行的“水陸空大法會”的慣例。
喜歡酆都繼承人請大家收藏:()酆都繼承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