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所以和英雄無敵並列,難度淩駕於三千世界之上,僅次於封神演義,其關鍵原因就在於這裡的劇情中會出現聖人親自動手。
在英雄無敵世界中,規則允許無天魔祖親自出手一次;而在西遊記,規則允許如來佛祖出手兩次。分別是五行山下定心猿、獅駝國中擒金鵬。
楊燁熟讀西遊記,自然知道相關劇情,早就預料如來佛祖可能出手,深自戒備,一直刻意將天人之戰的戰場擺在人間,沒有過分對玉皇大帝進行緊逼,正是忌諱將這老倌逼急了,鑽下桌子,高喊出“快去西天請如來佛祖。”
但現在,楊燁和孫悟空還沒深度大鬧天宮呢,如來佛祖卻親自提前出現,盡管佛教教主輕車簡行,未講究甚麼排場,帶上橫豎三世佛、各種菩薩、阿難迦葉、四大金剛前後簇擁,可給予楊燁的精神威壓仍是實打實的。
若非楊燁吸納準提道人的半枚聖元,如來佛祖只需看他一眼,就得跪倒撲地。
楊燁催動悲血氣,額頭智慧之眼睜開,彙聚十二聖道智勇規則的領悟心得,嘗試與聖人對峙,抗拒精神威壓,保持神智清明。如來佛祖倒沒有嚴加相逼,雙手合十,道“善哉”後柔聲道:
“施主,你的見識不淺,果真有智慧,難怪準提道兄會將遺澤賜予你。”
盡管知悉聖人不仁,以造化空間穿越者為芻狗,但鑒於楊燁在地球上的經歷和見識,對於這位佛教教主仍留存幾分敬意,當即躬身行禮道:“佛祖客氣了,在下這等粗淺把戲,難入聖人教主法眼。只不知您此來有何指教?”
如來佛祖道:“楊燁,我聽聞你的事跡久矣。無天魔祖恨你刻骨,太上道祖對你亦無甚好感,但貧僧卻覺得與你有緣,特來邀你同享西方極樂世界,演講三乘大法,成就大乘正果,脫離殺劫中尋生活,豈不美哉!?”
楊燁聞言笑道:“佛祖,若是我一進造化空間,就遇您這般邀請,我定然二話不說,投入您的佛門,哪怕從此吃素念經當和尚,也總好過刀頭舔血。但現在情況卻不同,楊某已有戰友同伴、紅顏知己,一路上相扶相持,禍福與共,安可放棄,只去追求自家超脫。更別說,還有造化小天公和女媧娘娘對我關照之情,不容辜負。”
“真是痴兒,卻不知你是大智成愚,還是執迷不悟?造化小兒和女媧,只將你當成工具,也未必對你存甚麼善念。”
如來佛祖慧眼中瞬放神彩,然後嘆息道:“更何況,造化空間三千世界,皆是幻夢虛妄。所謂情愛慾望,受想行識,對於吾等修者而言,皆是萬裡遠行途中的閑景。你放下,也得放下;不放下,也終究得放下……”
楊燁聽到這裡,頓起不妥念頭,只覺一股寒意默生心中,暗暗忖道:丹瑤她們不會出甚麼事情吧?
但正在這時,白鶴童子早已拍案而起,綽著三寶玉如意高喝道:“楊先生,你莫受這老和尚蠱惑,他也不是啥好東西。眼下只有盡快揭開封印,救出姥爺,才能轉危為安。我去拖住這廝,麻煩你去救人。”
言罷,白鶴童子肋下雙翅展開,呼嘯飛翔而起,綽起三寶玉如意,朝著如來佛祖鵲巢貫頂之頭就砸。那佛祖看也不看,探出手指朝上一戳,就如高射炮打蒼蠅,摧枯拉朽,毫無半點懸念形成碾壓,連白鶴帶三寶玉如意被扣壓在佛頂。
佛光映照之下,妖物難以維持人形,白鶴童子哀嚎現出原形,甚是悽涼。旁邊孫悟空看到這幕,他畢竟也是猴屬,遂掀起兔死狐悲之念,怒氣昂昂,當即掄棍上去搶救,口中厲聲高叫:
“哼,老和尚,你好生無禮,還不放開白鶴童子!”
如來佛祖看見孫悟空,臉上又增幾分欣慰:“你這猴子,也與我佛有緣,不要走,且受我一掌。”
楊燁聽到這話,大驚失色,急著喚道“悟空小心,快點回來”,另一邊綽起加持神杵就去攔截。
但是聖人的神通,簡直不可思議,法力高深到無法無天,無可想象的境地。如來佛祖穩穩踏出一步,就似穿透了時間和空間,不知在過去,不知在現在,亦不知在未來,翻掌一撲,早將悟空推到弱水中,將五指化作五座聯山,輕輕將其鎮壓。
瞬間化作永恆,咫尺等於天涯,楊燁平生所學,積累無數苦戰所獲之強化,在如來佛祖眼中,就只是嬰兒蹣跚學步的把戲。
此刻,如來佛祖合十念頌道:“平生不修善因,只愛殺人放火。忽地捕縛金繩,這裡鎮壓玉鎖。咦,不周山邊五行來,今日方知惡滿盈!”
面臨如此絕境,楊燁反倒恢複寧靜,從對於聖人的恐慌中解脫出來,錚言爭鋒相對道:“悟空是胎裡素,戒殺生,天性淳樸,哪裡有什麼罪惡?若是勉強有惡,也都當歸於我身。佛祖,一人做事一人當,你要對付只管沖著我來,休要連累無辜!”
如來佛祖笑道:“楊燁,你應該知道,準提道兄本是我西方教的二教主,你得了他的衣缽,就和西天有了善果。所以,你不論做甚麼事,哪怕鬧地府、驅逐地藏,還殺死華光妙吉祥,貧僧都可以既往不咎,只需你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但成佛非我願,只想逍遙無忌,一生貪杯,只好與美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