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神級獵殺者 >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之戰(上)

第四十六章 白狼山之戰(上)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火影之淡定人生 黑水屍棺 明末狠帝,開局就逼崇禎退位 鬥仙永恆 遊戲王逝去的古國 星際爭霸蟲族之路 謎案追兇 神探蒲松齡:成仙 買宋 無限之量子永生 一覺醒來,孩子三歲[七零] 女配飛升後全員後悔了 好孕小兔穿七零,絕嗣大佬掐腰寵 薄櫻鬼之花水錄 那黑夜來自星辰 戰死的丈夫回來了(科舉) 零心入君衣 快穿文裡的嬌軟美人 神偵追兇 糙漢與嬌花

中平三年元月,楊燁從遼西出兵,趕往石門,去救被張舉、張純圍困的幽州牧劉虞。

按照三國原本的劇情,本該是劉虞、公孫瓚等人痛毆張舉、張純,石門激戰,白馬將軍名震天下。

可如今情況卻完全變樣,張舉、張純從不堪成事的野心家,變成用兵如神的戰鬼,反讓本來該成為勝利者的劉虞,成為甕中之鼈。

鬼使神差,這個地點正是石門。此時,劉虞站在殘破不全的城牆上,每擊退一次叛軍的攻城行動,頭上就會多出數十根白發。

幸虧叛軍盡管野戰時勇不可擋,但攻城技術卻略顯生澀,攻城器械嚴重不足。

幸好城中還有一個最可靠的中流砥柱,那來自於冀州的少年猛將張郃張雋乂,全靠他見招拆招、英勇奮戰,方能在叛軍的攻潮中勉強維持。

只是,劉虞還有兩項更大的隱憂,一是張舉、張純,是否真得用盡了全力,他們有沒有更可怕的陰謀,是不是故意留著石門孤城,只為了要圍城打援?

二是那個黃巾叛軍出身、靠依附十常侍買官而起的護烏桓校尉楊燁,此人對大漢是否會有些許忠誠,能在這個關鍵時刻,派出救命的援軍?

劉虞愁思萬縷之時,城外原野上忽然傳來震天動地的馬蹄轟鳴,一眼望去,彙集起無數打著八色旗幟,頭頂梳著辮子,披著馬褂,綽著彎刀、駕著駿馬的蠻騎。

正在指揮作戰的張郃,看到這些裝束古怪的蠻騎,面色瞬間肅穆,他記得清清楚楚,自己的同袍戰友們,是如何在旦夕之間,就被這支恐怖如猛獸的蠻騎撕成碎片的。

這是張舉的親衛騎兵隊,八旗精騎全夥來了!

敵軍迎風打起兩杆大旗,前一杆上書:彌天將軍安定王,後一杆上書:大金天命汗!

原來張舉已經自立天子,定國號為大金,自封天命汗,並拜張純為兵馬都元帥,總轄調遣各族部隊。

說來奇怪,這個張舉似對北疆遼東各族頗有獨特魅力,烏桓、鮮卑、扶餘和高麗等各族,不知何故,都自動拜服,甘為驅馳,擁戴其為總盟主。

八旗精銳騎兵,由北疆各蠻族混編的,經過張舉親自調教之後,破壞威力異常可怕,成為可怕的殺人機器。

劉虞瞬間就明白了:這是張舉、張純叛軍,不想再繼續等待,要徹底解決掉石門的僵局。

“雋乂將軍,敵人這可是要總攻了?”

張郃拔劍在手,將手一擺,迅速指揮數量已然不多的預備隊,補充城防上的缺口:

“使君,且放寬心,水來土淹,兵來將擋,不管來多少敵人,吾等自當鞠躬盡瘁,誓與石門共存亡!”

話音尚未落盡,敵軍馬隊分開,居然湧出來數臺投石車,緊跟著“嘩啦啦”連續機簧震動,聲如霹靂,遂有巨型磐石迎頭砸落,頃刻局面大變,城牆被砸得千瘡百孔,霎時血水、腦漿、體液混塗滿地,守城士兵損傷慘重。

看樣子,敵人鳥槍換炮,已經調集過來器械,騎兵不利攻城的局面,將因此而被扭轉,劉虞手中的底牌變得越來越少。

張郃暗自忖道:“老潘,不知你是否已到了遼西,有沒有求來援兵,若你再不歸來,石門就要守不住,所有同袍連同劉虞大人,都要徹底完蛋。”

石門城風雲飄揚,將欲陷落,附近白狼山中也沒有閑著,照舊是硝煙彌漫,戰火燎原,成為兩軍搏殺的絞肉機。

楊燁的援軍,到底還是趕來了。在遼西郡的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無疑是強獸人,靠著記憶麵包的填鴨式教育,他們弓馬嫻熟,武藝高強,而且軍紀嚴明,堪稱三國時代的強兵。

只是強獸人面目醜陋,望之不似人形,若是隨意使用,對楊燁的名聲不好,因此這回來援石門,並沒有讓強獸人出馬,來的都是其他的部隊,以八百陷陣營精兵為主力,餘者皆是楊燁、淩曌從函谷關招降來的部隊,有涼州飛熊軍,亦有雍州弓弩手,步兵為主,騎兵數量相對較少。

不過,楊燁的部隊雖以步兵為主,但行軍速度卻半點不慢,超越了曹魏大將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記錄,僅僅行軍五日,就到達了白狼山附近。

這當然不是楊燁用兵指揮水平有多高,實則全靠仙家道法,他不計較仙元值消耗,為全軍士兵每人都畫了一幅甲馬,綁在雙腳之上,就讓人人成為了神行太保。

顏良、徐晃引軍開路,嶽飛在左,田豫在右,楊燁、淩曌、賈詡居中指揮,四路軍隊浩浩蕩蕩,直奔白狼山而來。

楊燁孤身乘著金眼駝,騰空飛至雲端中,邊行邊運轉目力,遠眺前方細微敵情。大軍剛到白狼山附近時,他就感覺到視覺延伸受到影響,極目望去,現出空濛蒙的一片,無法繼續知己知彼,提前偵查。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我家王爺真穩健! 權寵醫妃:失眠王爺請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