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燁肩膀搖動,內勁仙元湧動,骨骼作響,變成了三頭六臂之相,瀝泉神矛、歸靈七寶刀、冥劍鬼門關、玄武盾等兵器都被綽在手中。
暫且按下楊燁施展道術,決心大殺四方不表,回頭卻說涼州的戰局。
自從中年二年,邊章、韓約為首的涼州豪族,勾結羌氐各族如宋揚、馬騰、李文侯、北宮玉等部,殺死刺史陳懿,擁兵十餘萬,掀起大規模的叛亂。
漢靈帝派太尉張溫為帥,又調長沙太守,號為“江東猛虎”的孫堅為輔,去平定涼州羌亂。
韓約狡詐如狐,羌騎天下強兵,更得各族守望相助,張溫、孫堅陷入“民族”戰爭的漩渦,屢戰屢敗,損兵折將,不久就震驚天下。
張溫想徵調三千烏桓弓騎入涼州,結果援兵未到,自己的主力部隊,先被馬騰擊潰。
馬騰長子馬超在此戰役中大顯身手,展現出絕世武將的實力,單騎踹陣,挑殺漢將九員,擊敗兩千輕騎兵。
邊章、韓約乘勝追擊,打出“殺盡宦官”口號,入寇三輔,逼近劉氏皇家園陵。
靈帝見戰局糜爛,為保皇家園陵萬全,就臨陣換將,貶張溫,調離孫堅,改用平黃巾的大功臣董卓為帥,官拜徵西將軍、假節,全面主持涼州戰事。
徵西將軍董卓,其實就是折花公子黃梁生,此人熟讀三國史書,明白西涼叛軍迷信的致命弱點。
黃梁生是渡過五次天劫的紫府境金仙,修成長生不老的不壞之身,對於呼風喚雨、製造幻術,就如吃飯喝水般輕松。
激戰當夜,天象異變,有流星如火,長十餘丈,照耀閃過邊章軍營寨,營中驢馬徹夜長嘶,場面十分恐怖。
韓約、邊章都錯認為是不祥之兆,上天即將降臨懲罰,遂作出決定,十萬大軍後撤,退返金城。
西涼叛軍人數雖多,戰力雖猛,但成分複雜,排程困難,若打順風仗,無往而不利;若資訊失措、指揮失靈,則其崩潰滅亡,也就在旦夕之間。
韓約、邊章指揮軍隊,本待緩緩平安撤退,不料折花公子彷彿嗜血毒鯊,把握戰機,果斷動手,親率三萬鐵騎突擊追殺。
是夜,董卓的騎兵在美陽黏上涼州軍,李、郭、張、樊四將掀起狂暴的屠殺,連斬首級三萬餘顆,邊章、韓約大敗,逃奔榆中,所有併吞的三輔土地,皆被收複。
虧得馬超、龐德勇猛奮戰,方才助邊章、韓約、馬騰等人殺出重圍。
折花公子雖然貪花好色,但也懂得重視人才,對於馬超、龐德這般虎將甚是珍視。
軍師李儒被折花公子收歸部下後,不僅實力大進,還探索出三國世界中的部分規律。
其中之一的規律,就是劇情人物之間的人際關系,具有超越陣營相性的優先度。
這種人際關系,往正面說,就是血親父子兄弟姐妹,或是夫妻、義兄弟、生死之交,並肩作戰戰鬥力加成,非特殊情況永遠忠誠。
若是負面的人際關系,那就是仇敵了,最狠的當數殺父之仇和奪妻之恨,一旦被造化殿確認為仇敵關系,那就是永生永世的不死不休了。
李儒分析仇敵關系的特性,向折花公子獻計,施以借刀殺人之計,製造謀殺烙印,借別人之手殺馬騰,藉助仇敵關系的逆效果,收服馬門諸子與虎將龐德。
聖選者之所以看不起劇情人物,倒也並非完全莫名其妙,因為除獲得拯救,或自行覺醒的特殊分子,其他劇情人物,大抵都按照劇情脈絡發展思維和行動,處置問題較為機械呆板,變通能力極差。
而三國世界中最大的劇情bug漏洞,就是人際關系,聖選者們都不懂如何利用,可明白了自身身份的劇情人物李儒,他反而能最準確捕捉到,並想出利益最大化的妙計。
折花公子聞計大喜,當即作出決斷,選擇楊燁作為目標,李儒回歸雒陽,靠突破吳用尋覓到楊燁蹤跡,識破至尊魔戒的隱身,顏良護主心切,卻倒反使借刀殺人之計,獲得成功。
此刻,在漢軍大帳之內,馬家軍眾降將馬超、龐德等人,頭一次來拜見他們的新主公徵西將軍董卓。
董卓,其實就是折花公子,端坐正中虎皮椅,駐劍於地,手端摺扇,面沉似水,威嚴肅穆。
黃梁生明白馬超、龐德皆虎狼之將,心性桀驁不馴,都是難以駕馭之輩,遂有心初次見面,就給他們來一場下馬威。
因此,馬超、龐德他們腳步剛邁進大帳,立刻感覺彷彿進入三九嚴冬、冰雪魔獄,似乎連靈魂都要被凍結了。
更有山嶽般的精神威壓轟然而下,馬休、馬鐵、馬岱年紀幼小、武藝較弱,哪裡沉受得住,竟然當然屁滾尿流起來。
帳中武將如徐榮、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見後,都鬨堂大笑起來。
馬超、龐德頓時勃然大怒,就待拔劍怒起,後面卻有一身材修長、體態婀娜、英氣勃勃的美貌女子輕聲喝止:“大弟,龐將軍,不可魯莽,如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為報父親之仇,怎樣都要忍住。”
這位美貌女子卻正是涼州之花、馬家的女將,按照劇情與趙雲有宿世情緣的馬雲鷺。
折花公子本來是下定決心,要給馬家人麻煩,最好嚴刑酷罰,一頓殺威棒打得他們做夢都怕;誰想到一見到馬雲鷺,立刻骨頭變酥、靈魂飄蕩,腦子空白,把什麼江山逐鹿、問鼎三國,都拋之於腦後。千言萬語,就都化作一個心思:
“如此豔麗美貌的女子,必須得收入我的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