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多、大卡,這兩個國家各有一條河,匯入到基多東部海域。
其中大卡那條河流,與土蕃高原的邏些所在的藏布河是同一條河。
藏布河從高原發源,一路開拓出藏布穀地,讓土蕃民族在這裡發源壯大,然後奔流向東,將巨大的山脈衝出一道峽谷,轉而向南進入到南部平原之上,最後匯入到這片如今被命名為基多海的海域中。
土蕃高原到中原,有青塘、羌唐、蜀中、滇南四條道路,但是都不算特別的好走,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對於帝國的統治來說也是極為的困難。
自從前些年收服土蕃後,大夏就在努力的興建交通設施。
希望能夠從滇南、蜀中、青塘分別修築道路,控制這片偌大的區域。
土蕃高原到中原困難,到其他的國家同樣更加困難,最方便的兩條路線,其中一條就是從邏些向東,沿著藏布河谷南下,到達大卡地區,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藏布江入蕃後無法通航。
水流落差實在太大,加上兩側都是高山峽谷,地質地形條件極為複雜。
如果修建水電站還能湊合,如果說通航行船,基本上是不用考慮的事情。
第二條路,就是從邏些向西,經過西土蕃、阿里、古格地區,從西邊越過大山之中的小道,去到咔噠爾等諸多國家,然後一路向南到咔噠爾出海。
這條路線漫長不說,中間也需要翻越群山。
不過有個好處是,能夠修築一條公路出來。
在旁遮普國登船,沿著河流一路南下入海。
土蕃出海和連通中原,是如今大夏對土蕃最大的兩個計劃。
如今土蕃境內的反叛勢力已經幾乎不見,農奴翻身氣勢高昂。
對於大夏的歸屬感幾乎不用說,可惜就是交通上大家都太不方便了。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久而久之,可能十幾年或幾十年後,土蕃會再次回到原樣。
這是李成,也是大夏帝國絕對不會允許的,是以解決交通問題就放在了首位。
透過對整個土蕃地區,以及基多半島和西域外諸國的考察,如今滇南到邏些的道路已經開始修建,蜀中到邏些的道路正在規劃,會穿越幾個大的部落,將其連通起來。
羌唐這邊,從漢中平原到羌唐草原,再連線到蜀中到邏些的道路,也是其中一條。
還有就是河西走廊修建的青塘到邏些的道路,這條道路是最長也是最難的,需要穿越大量的無人區、河流、雪山,預計修建時間會很久,但修建好之後也會成為出入土蕃高原的主通道。
向外的交通則是先動工的西線,從邏些向西經過西土蕃、阿里、古格,在科斯米出來,到旁遮普國河港,然後沿著公路也好、河道也好到達咔噠爾大夏基地。
同時從古格向北,穿越崑崙西麓到達南疆,從西域山口出去,進入到大夏在山口外建立的絲路走廊,或者向晉國的統治區,或者向北到周國的統治區,或者向南也是到咔噠爾地區。
從大卡入土蕃這條線大夏從來沒有放棄過,如今已經出來了不少的方案,李成也親自聽取過幾次方案的彙報,他最中意的方案其實不是河流運輸,而是鐵路運輸,修建一條從基多和大卡邊境地區,直到邏些的鐵路,只是鐵路修建實在是太難了。
大夏為了打通這條路,如今正在與靠近土蕃的泥婆羅、不多國、大卡和基多開展談判,希望他們全部併入到大夏,等到這四個國家併入大夏之後,大夏將會實施一項巨大的工程,徹底改變基多半島與土蕃高原的面貌,讓土蕃完全可以看得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