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區域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了,十室九空、田地拋荒。
守著夏國,打也打不過。
駐軍在這裡,統治偌大區域,除了捱揍沒有任何好處。
還不如直接放棄,丟給夏國去折騰好了。
計議已定,武烈毫不猶豫的帶著軍隊北撤。
幾座州府僅剩的幾萬青壯被軍隊押著開始撤離故土。
渡過淮水主流之一的泗水河,將防線設定在西到許州、下邳、漣水這一線。
李成聽到這個訊息,也是愣了好半天。
後由衷佩服武烈的當機立斷。
如今的江北對武國確實沒什麼作用,反而還是個拖累。
退到淮水一帶,對於武國來說絕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不過如此就算完了嗎?
李成肯定是不樂意的!
只不過軍事行動暫停罷了。
將戰線推到泗水對峙也挺好的,這麼大地盤不佔白不佔。。
下面將繼續經濟方面的打擊。
他還就不信基本掏乾的武國,還能有翻身之力不成?
武國東部沿海重鎮的海州,老百姓正在秘密的登船。
這段時間夏國斷掉了與武國的貿易,老百姓連基本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海州地處海邊,多山少地。
就算有地也是產糧極少的鹽鹼地,全靠下海捕魚才能維持生計。
如今海上都是夏國的船隊。
魚也沒法打了。
種地養不活。
還能怎麼辦?
好在夏國那邊說了,只要肯跟著夏國走,每個人都能分一百畝地,全都是上好的良田,種出的糧食三年免稅,不走還等著在這裡餓死不成?
海州的商人早就開始了撤離,不走連買東西都買不到。
再說人家夏國也說了,到了夏國的地盤,他們手中的大夏幣還可以繼續用。
官家還給配備耕牛、工具、糧種,只要走就絕對不用愁活不了。
有了人帶頭。
自然剩下的就好辦了。
幾乎每日海州的沿海地帶,都有夏國船在那裡等著。
清點了人數、登記好,就發放一頓飽飯,然後坐船開始南下。
海州知州自然是知道的,但是沒有任何阻止的辦法。
不讓夏國將人拉走,說不定老百姓就得造反。
如今國內無錢無糧,還能讓大家都餓死不成?
自古官難做,尤其是地方官最難做。
要錢沒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