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不禁暗暗點頭,這娘們真夠膽兒大的。
不過如今倒也正是時機。
只要他大夏不出手,周邊沒有什麼威脅。
武國被徹底封死在北方,想要干涉就要奪回淮西失地。
也就是說武國想幹涉唐國內政,首先得先將大夏給打服。
但是武烈現在根本就沒這功夫,也沒有這種實力。
他在大河之南跟周國、晉國玩空手道和無間道呢。
楚國沒了、南漢沒了,只剩下個湊數的荊國,還有新建國的宋。
只要李成這邊不反對,那周鎔的地位就穩了。
兵行險招。
卻也在合理之內。
到底是一代巾幗。
腦子還真是挺好使的。
李成與耶律楚材等人交換了下眼神,淡定的站在一旁靜觀其變。
周鎔稱帝確實不符合大夏的利益,但是也就那麼回事。
反正唐國也是周鎔在控制,沒什麼根本差別。
說話間,巨輦就停在了太廟之前,周鎔一身金色龍袍,從巨輦之上款款走下。
手上拿著美玉做成的笏板,腳上踩著九龍纏繞的金絲游龍靴。
頭頂戴著平天冠,長尺二寸,前圓後方,系白玉珠為十二旒。
目光威嚴的掃視一圈,然後輕抬蓮步,走上太廟的九十九級臺階。
兩邊的九十九名金甲護衛,手持刀鉞戟杖立於兩旁。
文行庸跟在後面走上去,在周鎔站定後拉開一卷聖旨。
“大唐國主禪位詔書:大唐秉炎黃列祖之志,承虞氏先祖之願,建國大唐以代天撫理生民,至今已經三世,觀今日之大唐國富民安,朕心甚慰!然朕之德薄才疏,不敢言可許萬民生計。朕之皇后周氏常懷仁愛之心,德才兼備強於朕多矣,為天下黎民、為大唐社稷殫精竭慮.....朕為天下黎民計、為大唐萬世計,決禪位與周氏,欽此!”
李成在下面聽的搖頭苦笑,這周鎔的準備還真夠齊全的。
竟然先搞出個禪位詔書出來,讓她的地位名正言順。
而且禪位詔書,明顯是以帝王口吻下發的。
代表的是禪讓的帝位,而不是國主之位。
稍後的改元大典就更加的名正言順了。
花招一套一套的,著實讓人感嘆也有些好笑。
不同於觀禮團的竊竊私語,唐國文武百官沒有一人出聲。
看來早在之前就已經確定好了,知道今日是周鎔即位稱帝。
就算反對的,今天估計也不會出現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