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江南已經進入隆冬。
李成也終於回到了臨安城。
臨安的繁華早已今非昔比,成為國際性的大都會。
無數的蠻族商人、南洋的土著,在臨安這邊的有很多。
帶來了大量的商品,豐富了整個臨安的經濟貿易環境。
兩大商號日以繼夜的推動商品交流,已經開拓了多條對外貿易路線。
除了海上的貿易之外,這大半年的時間也開啟了武國、唐國乃至梁國的商道。
甚至楚國和荊國也活動著大夏的商人與商船。
軍事物資貿易在下半年是最大的增長點。
累計向武國輸送糧食數百萬石,差不多算下來上千萬斤。
還有不計可數的兵甲軍械和罐頭、布匹等物資。
梁國方面也差不多,軍糧貿易開展的轟轟烈烈。
還帶動了其他方面的商品,進入到梁國的佔領區和國境內。
楚國則是從嶺南西路和大江之上貿易,運送軍糧和兵甲器械。
四兄弟都想辦法購買了大量的軍械,不然也不能與唐國的大軍打成對峙局面。
唐國這邊剛開始還有些瞧不上,畢竟唐國也是江南大國,有錢有糧有兵。
只是象徵性的購買了一些,算是給夏國一個面子。
但是後面進入僵持之後,唐國國內也有些撐不住。
開始大批次的向大夏採購糧食和罐頭,尤其是夏國推出的壓縮軍糧最受歡迎,體積小、不佔地還頂餓,就是味道比較一般。
如今湖州向宣州的官道上,幾乎都是運糧的車馬。
大江之上也飄滿了大夏的商船和戰船。
都是給各國運送糧食物資的。
賣給武國一份。
然後賣給梁國一份。
賣給唐國一份後。
轉眼又賣給楚國一份。
反正四國打的越熱鬧,消耗的物資就越多,大夏也就越掙錢。
從大夏銀行建立之後,大夏幣就全面代替了銅錢,與中原諸國的金銀掛鉤。
所有的商品不用金銀結算,就必須換成大夏幣來結算。
這種花花綠綠的紙張出現,讓中原諸國震驚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