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然本來打算等一刻鐘,沒想到等了還沒一分鐘。
這位東主兼上級就定下了要北上的決定,讓他頓時哭笑不得。
為何是上中下三策,就是去找劉能的價效比是最低的。
別看劉能如今盤踞數州之地,兵多將廣、氣勢洶洶。
那是夏國還沒騰出手來對付他,才能在猴子裡面稱大王。
若是夏國鐵了心要收復柳州等地,劉能如何能夠防禦住大夏的兵鋒?
反正李蔚然是心裡沒數的,再說能生活在繁華的江南,誰願意去鑽山溝子?
但是現在東主都做了決定,他也只能去照辦,畢竟兵馬不是他的。
他也要仰仗譚英的鼻息生活,不然譚英第一個除掉的就是他。
想要北上,必定要先穩住鬱水中的夏軍。
穩住夏軍,就得讓夏軍有所圖才行。
兩人商議了一番,就派了個嘴巴比較靈巧的人進入鬱水。
向夏國那邊商議投降之事,暫時先穩住夏軍別進攻。
他們則是將譚英的心腹招過來,商議起北上的事情。
當夜永定縣城造成小規模的騷動。
都是譚英在清理軍中的死硬派。
說白了就是那偽漢王劉然的親信。
然後第二日,就開始召開大軍議。
譚英當即宣佈,要繞道去偷襲侵略而來的夏軍。
永定城這邊留下一千五百人守城,自然守城的都不是他的派系。
第二天鬱水上的談判還在進行,為了穩住夏軍,譚英寫了封情真意切的親筆信送到李寶手中,然後就開始從永定的北門陸續調出兵馬,開始進入永定北部的山林之中。
這些人都揹著刀槍,還有半個月的乾糧。
裹挾了大概上百名的各類工匠。
就悄無聲息的進入山裡探路去了。
撤離一直持續了一天一夜,等到夜色低垂之時,譚英在親信的護衛下,也出城進入了山嶺之中,沿著小道開始進入賓州,然後從賓州邊緣進入象州。
象州是劉能的地盤,為了避免誤會,他已經派李蔚然先帶書信過去了。
李寶這邊在船上與那什麼譚英使者談了兩日,突然發現永定城有些不對勁。
平時熙熙攘攘的軍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沒有動靜了。
城頭倒是還有不少計程車兵,但是相比原來數量少了太多。
李寶心中暗暗有些懷疑,下意識覺得事情不對。
一把拉過使者,就開始逼問城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