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和工部全都齊聲應是。
整個五月間,梁武兩國在數千裡的邊境上拉開大戰。
而此時的大夏,則是另外一片風景。
經過大戰之後的修養生息,如今的大夏也是生機勃勃、國泰民安。
李成從臨安出發,一路向北開始巡視自己的地盤,首先到的就是江南糧倉的湖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湖州距離臨安不足兩百里,近鄰江南最大的湖泊震澤,不過江南的百姓還是喜歡將其稱之為太湖,湖州的位置就在太湖的南部,是江南地區少有的大平原地帶。
現在的臨安和湖州之間,已經修建了了一條三丈餘寬的水泥道。
這條路上商隊鱗次櫛比,各種商號的旗幟能夠連成一道長龍。
李成在這邊沒有弄車,而是乘坐的一輛馬車,雖然慢一些但是很方便看風景。
這次出來他帶的是錢萱和小蓉,祝融騎馬帶著他的禁衛軍跟隨。
其他人沒那時間和心情跟著他遊山玩水。
蘇憐星和錢芷若供職政務院教育部。
正在規劃全國的教育佈局和基礎建設。
蘇憐星忙的是昏天黑地,錢芷若也在旁邊幫扶。
賈淺淺本來是個天然呆的小丫頭,沒想到也主動進了農業部桑蠶司。
她對於女紅之類的天賦不怎麼樣,但卻偏偏喜歡上了養蠶。
最近正在農業部,協助江南地區桑蠶養殖的推廣。
李成詢問了一圈,只能自己帶著有時間的人出發了。
臨安地處江南丘陵的起始地,向北過了餘杭就是水網密佈卻平坦開闊的平原地帶。
李成自從出了臨安,就看向兩邊的稻田,新稻種和新的耕作方式運用,讓兩邊的稻田看起來分外的喜人,稻穗也是沉甸甸的。
古代沒有化肥,也沒有農藥,一般畝產只有兩三百斤。
李成原本認為是古代的生產力落後和土地不夠肥沃的原因。
等到了這時代才知道,江南的土地還是非常肥沃的,土層腐殖質將近一尺。
而且最重要的是,乾國當初在六部中,就設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叫做良種司。
每年都會派人到田間,將長勢最好的稻種收集起來,第二年用試驗田進行種植,將這些水稻授粉,然後再次培育良種,然後推廣到民間種植。
可以說是基礎版的雜交育種模式,看的李成雙目放光。
當然他還不需要這麼麻煩去培養良種。
因為平臺上他隨時都可以買到良種過來。
需要的就是驗證這些良種在古代的適應性。
好在適應性還是非常不錯的,看這些稻田就知道了。
喜歡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請大家收藏:()從海島縣令到時空貿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