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方默契的停下腳步,再次出兵向四周的小勢力發動攻擊。
這邊梧州的大夏陸軍第四軍也完成整編,將三千多人的隊伍擴大到一萬餘人。
梧州交於新編第十軍來駐守,陸軍第四軍在樞密院和參謀部的指令下,逐步展開向西收復嶺南西路的收復戰。
水路方面有新整編的水軍第四軍配合,開始沿江西進,將矛頭指向梧州西側的滕州。
盤踞滕州的是原南漢兵部郎中李奎漢,本身就是滕州的世家。
在南漢降夏的時候很早就上了順表,但是看到夏國暫時無力管理偌大的疆域,就動了歪心思,派自己的私兵斬斷進出通道和江面,開始自稱為南漢復國大將軍,公然開始對抗大夏統治。
滕州緊鄰鬱水,也是一座大城,管理著附近十多個縣城。
李奎漢自稱大將軍之後,就開始積極地整備軍武。
打造盔甲兵器,還在鬱水之上下了七道鐵索。
目的就是為了阻攔大夏的攻擊腳步。
但是他想的很完善,但是卻低估了大夏的力量。
當大夏啟動了收復戰的腳步,就完全不會因為這點事情被阻擋。
四月初十,陸軍第四軍從陸路出發,分為南北兩路向滕州進軍。
鬱水之中,十多艘大型戰艦開始溯江西進。
到達鐵索橫江的位置後,艦隊沒有著急衝破防線。
而是分成兩支面對南北兩岸的李奎漢私軍進行炮擊。
僅僅不到半個時辰,守衛防線的兩千李奎漢私軍就傷亡過半。
此時陸軍第四軍開始從陸路進攻,直接將那些私軍打的潰不成軍。
七條封鎖線逐條瓦解,水軍完全沒有耽擱繼續向西挺進。
一萬多陸軍、一千多水軍對滕州形成包圍之勢。
李奎漢大驚失色,才明白為什麼朝廷會投降。
實在是大夏的實力太過嚇人。
哪有這麼瘋狂又實力強大的軍隊,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除非百萬大軍對陣,否則根本就沒有勝利的可能。
李奎漢不願意放棄榮華富貴,派人向第四軍都統葛同存求和。
提出的條件讓葛同存也是哭笑不得,都不知道南漢這些人究竟怎麼想的。
李奎漢提出,可以向大夏投降,但是需要冊封他為滕州防禦使。
允許滕州自治,除了按時繳納賦稅之外,他李奎漢還是滕州的土皇帝。
葛同存都被這樣的條件逗樂了,報備樞密院之後即刻對滕州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