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城破的訊息被曹輝帶了回來,除此之外還有無數流民。
賈文和已經宣佈新君繼位的事情了,乾國諸臣自然也不會反對。
如今都在人家的地盤上,也要受到人家的庇護,人家當家做主也是正常的事情。
再說遍數乾國上下,哪還有一個能夠繼位做主的人?
全國的兵力幾乎都被打光了。
這時候元太子繼位正是合適。
若是繼位了,元國發兵就名正言順了。
只要能夠復國,他們管姓什麼的上位呢?
反正都是一樣的,說不定還能比現在更好!
轟轟烈烈的登基儀式,就選在七月初二當天。
賈文和與耶律楚材兩強聯手,祭拜天地和乾國列位國主。
李成穿著趕製出來的龍袍走上祭壇,唸了一篇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麼的祭文。
剩下的事情就是其他人來做了,等到全部儀式結束,諸臣跪拜新皇登基,改元新正。
然後立刻行文通告全國,這簡陋的登基儀式就算是結束了。
李成正式成為乾國的第五代君主,被尊為新正帝,國號暫時還對外稱大乾。
畢竟要考慮下民眾的接受程度,等到乾國真的收復再改新國號,這也是一幫子大臣琢磨了好久達成的一致,如今用乾國的名號好說話。
元島這些跟隨而來的班底,都是笑的合不攏嘴。
李成直接站在新港的碼頭上,宣佈了新的官員任命。
六部之上去宰相設政務院,賈文和擔任總理大臣,耶律楚材為副總理大臣,其他六部主官暫時不做變動,另外設定軍事樞密院,由戚繼光直接接任,班底中加入了六部中的兵部諸人協助,算是將基本的框架給定了下來。
還沒等慶祝宴會操辦,港口那邊就通訊兵就跑了過來。
唐國攻陷明州之後,大肆徵集船隻,看樣子是打算征伐舟山。
頓時新皇登基的熱烈氣氛被沖淡,大家再次返回會議室研究對策。
隨即,李成下達了第一道命令:著賈文和派使者前去送國書,大意就是新皇登基,乾國還沒有被滅掉。第二就是以元國的名義告知唐國方面,這是我家太子的地盤,趕緊走人了您內,別到這來找事,還有我家太子繼承了乾國,識相的趕緊將人撤出,不然我元國就會發大軍攆你們走人。
先禮後兵,是中原諸國曆來的優良傳統。
這兩封國書送出之後,李成直接下令戚繼光帶領船隊迎敵。
他根本就打算唐國會順利退兵,地盤還是要靠武力去搶才最穩定。
如果唐國的統兵將領執意要打,那就先打完再去談。
他還真想會一會那個唐國的周後,看看這個將乾國玩的團團轉的女人是個什麼樣子。
明州城,唐軍大營中,文行儼的桌案上擺著兩封國書。
一封是加蓋的乾國印璽,一封上面加蓋的是元國印璽。
他作為文行庸的親弟弟,同樣是周後的鐵桿支持者。
如今兩兄弟一文一武,主導著伐乾的全部軍政事物。
若只是乾國的國書,他直接看都不看丟掉就是了。
如今這形勢,他唐國佔據主動,乾國想要翻身那是做夢。
要知道這場仗乾國整整準備了數年之久。
為的就是一戰滅乾,讓大唐成為中原大國。
但是看到這兩封國書的內容,他有些不敢輕舉妄動了。
元國的太子以駙馬身份繼承乾國,這是老天派來搞笑的嗎?
你們乾國就算死絕了,也沒必要拉元國太子頂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