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祖義隨同張三郎回了碼頭,楚應同和陳伯迎了上來。
“陳祖義拜見楚先生、陳老先生!”
見到楚應同和陳伯,陳祖義絲毫不敢託大,趕忙上前施禮。
“楚應同見過陳王!”
楚先生也是連忙拱手還禮。
“楚先生就別笑話陳某了,都是過去的事情,可不敢再提起!如今都在大人手下做事,還請楚先生多提點,祖義感激不盡!”
陳祖義趕忙再次拱手羞愧言道。
“都是一家人,無須客氣,以後就是同僚,大家全力輔佐大人才是!”
楚應同熱情的拉住陳祖義,讓旁邊的陳伯和張三郎摸不到頭腦。
為啥稱呼這位陳統領為陳王呢?
他們不瞭解華夏曆史,但楚應同卻對這位新來的同僚知之甚深。
楚應同,萬曆年間生人,祖籍廣東潮州。
歷經明末萬曆、天啟、崇禎三朝,算起來和陳祖義還是同鄉。
只不過陳祖義比他早生兩百年,他從小就聽過這位海盜頭子的“光輝事蹟”。
洪武年間陳祖義舉家遷往南洋,後來盤踞馬六甲成為海盜。
鼎盛時期陳祖義率領群盜萬餘人,劫掠南洋諸國。
甚至還帶人多次進攻大明沿海的城鎮。
朱元璋開出五十萬兩的懸賞要他的腦袋。
成祖朱棣甚至將這個價碼抬高到七百五十萬兩。
可見陳祖義為禍之深、勢力之大、氣焰之囂張!
後來打鄭和寶船下西洋船隊的主意,被手下的人告發,讓鄭和給抓了起來。
至於陳王這個稱呼,是因為當初他投靠三佛齊,被當時的國王麻那者巫裡封為大將,後來等到國王死後,他就自立為渤林邦的國王,是以才會稱他為陳王。
陳祖義膽子大,腦袋也夠硬。
還曾經以渤林邦王的身份,多次向大明王朝進貢。
如果僅是這樣,說不定也能獲個冊封。
但是他不想用自己的財產去進貢,而是喜歡拿別人家的東西。
每次進貢都是走一路搶一路,到了明朝搶的除了進貢還有掙得。
而且陳祖義不僅是搶那些從南洋經過的小國,就連明朝的使船也要搶,可謂膽大包天,將明成祖氣的直呼要摘掉他的腦袋。
後來讓鄭和給將計就計抓了起來,被帶到京城,朱棣直接下令在藩屬國面前將他斬首示眾。
李成就是這時間將陳祖義拉回來的,也算是救了這海盜頭子一條命,讓他換了時空活著。
要說買人這事情,李成也是有點無奈,其實他真想弄點青史留名的人物過來。
但是那些人還沒有寒磣到賣了自己的地步,也就只能琢磨這些遺臭萬年的人物了。
就像陳祖義這樣的,臭名遠揚又怕死的主兒,回頭他都擔心自己這裡,會成為歷代奸佞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