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出的膠是黃色的?產量怎麼樣?”
橡膠樹的樹膠是白色,黃色肯定就不是橡膠樹了。
但是應該是一種差不多的東西。
不然也不可能作為造船密封使用。
“對,黃色的!產量還不錯,割開樹皮綁個瓦罐上去,估計三天就能夠接滿,足夠造一艘漁船。”
“真是好東西,回來去島上看看!”
李成高興的說道。
“大人還是別去了!”
張三郎趕緊說道。
“怎麼了?島上還有猛獸不成?”
“猛獸倒沒有,但是毒蛇就特別多了。到處都是蛇,要不是生活著很多海雕,估計那島都沒法上去!”
張三郎有些恐懼的回答說。
“那你們怎麼上去的?”
“都是正午時分上島,蛇還會少一些。伐木或者取膠都是有人放風、有人工作,還得提前撒上雄黃。不過就算這樣,還是難免會遇到蛇,村裡前些年好多人都被咬了,根本救不活!”
“原來是這樣!那還是算了吧,別被咬一口把命丟了。剛才說到造船,咱們漁山誰造船最厲害?”
“要說造船那肯定是白沙島劉家,他們據說祖上就是大匠,曾經在全州府船舶司,專門造大海船的!咱的船都是白沙島劉氏給造的,結實耐用也實用!”
“那帆船可能造?”
李成趕忙問道。
他已經對漁船失望了。
船又小又慢,穩定性還不好。
在小河溝湊合能用,在大海上那簡直就是玩命。
再說他後續的“絲綢之路”計劃,也得需要大船來搞定。
這種小漁船,估計沒幾趟就散架了。
“能!經常聽劉家爺爺吹牛,說他們當初造的船,那都是百丈大船,能乘坐好幾百人呢。大帆一拉開,在海上跑的比馬都快,就是不知道真的假的!”
張三郎自己說著就樂了。
估計也是當笑話說的。
“劉爺爺是劉全劉翁嗎?”
“沒錯,就是劉全劉翁翁,他讓我們叫爺爺。”
“太好了,等回來的時候,咱們從白沙島過,我再去拜訪下劉翁。”
“讓那老兒去衙門不就好了嗎?哪至於大人您親自去!”
“誒!聽我的,老人家歲數大了,咱們去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