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人在舒適區,真的會自甘墮落的。畢竟偷懶嘛,千篇一律的生活,誰不想要?
李子堯也說過,回他們家鄉的人,除了考公務猿的,就是考事業單位的。考不上的,都出去混了。
現狀如此,國情如此,要改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好在,今年事業單位也是要改的,這個鐵飯碗是保不住了。
在這新的一年裡,自然就能看到杜清和所講的,脫離的國家保護,很多吃“鐵飯碗”的體制內人士,基本上就是被社會淘汰的。這麼說吧,想進企業,只能從底層做起;想創業,又把不準時代脈搏,肯定虧本;想要做自由職業者吧,又養不活一家老小……
杜清和為什麼這麼惱怒?
因為有太多尸位素餐的公務猿了,特別是一些部門的頭頭,一問三不知的,太多了。有的怕擔責,也不懂這方面的知識,非要問副手,確認再三才敢下斷決。等他下了斷決後,時機早就過了。這就算了,事事都向上面請示,沒有請示就不動。更匪夷所思的是,這樣的頭頭,居然每年的考核都是極好的,升官也快。這裡面沒有貓膩,誰信啊?咳咳,你沒看錯,就是影射江城h的事件,這樣的尸位素餐官員危害有多大!)
最可悲的是,中國的善款使用什麼的,從來就沒有透明過。
這也是杜清和堅決不給其他慈善機構投錢的原因,他們不配。
杜清和寧願自己去做慈善,也絕不假手於人。“不過話說回來,李維那傢伙在幹嘛,不是把慈善基金會給他了?”
剛有這個念頭的時候,李維來電話了。
“喂?”
“喂,老闆,很快就春節了,我聯絡到了幾家學校,知道有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家庭很是困難,你看是不是?”李維的話語很委婉。
杜清和有點不悅:“你是總經理啊,這點小事就不用請示我了,你調查清楚後,出資購買物品就是。明天,明天我跟你一起過去,慰問一下這些貧困學生。”杜清和說道。
李維有點意外,但還是點了點頭:“好!”
“慰問物資……我想想看,買油,買米,買棉被,買書包。慰問金……每個學生一千塊錢。”杜清和做慈善意思很明確,只捐助教育。為什麼只捐助教育呢?因為中國有句老話,叫做“鬥米恩,石米仇”,還有一句叫做“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
這兩句話早就告訴世人,想做善人,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在人性裡,能輕而易舉獲得的東西,他們就不會去努力奮鬥了。因為救急幫困對方會感謝你的雪中送炭,而救窮幫懶只會讓人更加依賴你,而不去解決問題的根本。
而捐助教育,是幫助一個家庭的未來。
只要有一個後代讀書有成的,不管未來做什麼吧,都能脫離貧困了。
世界這麼大,中國還有其他慈善機構,雖然不作為的多,但是杜清和覺得他要秉持自己的理念,只捐助教育。
第二天一大早,杜清和來到了慈善基金會的辦公室門前。
這個辦公室也沒怎麼裝修,就掛了一塊牌子在外面,裡面的辦公環境……嗯,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沒差別。不過也沒關係了,杜清和又不是靠裝點門面做事的。慈善基金會門前,停著兩輛計程車頭,還有一輛是李維的車子,是一輛凱迪拉克。潘州人把皮卡叫做計程車頭,兩輛皮卡的裝貨箱裡,載著棉被、花生油和一袋袋大米。
“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