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姐麻利的抓好藥了,說了聲:“一共二十塊三毛。”
杜清和示意:“給錢唄,這裡能支付寶,也可以微信。”
張青老神在在的,聽了這話,才回過神來:“啊?哦……”付了錢,張青還沒反應過來,杜清和就拿起了藥包,走在了前面。
“等等,等等!”
張青暗暗感慨,難道自己真的老了?怎麼這小子一出門,就一眨眼功夫,跑出了那麼遠?!
杜清和是故意的,這能有更多時間把靈氣浸潤到藥材裡面。張青追上來之後,杜清和說道:“好了,拿去煎藥吧。”
“什麼?現在就煎藥?”張青吃了一驚,這……他不知道怎麼跟陳淑芬說啊?難道說,來這生態農業園,就是為了治病的?事先也沒說明白,這陳淑芬能喝藥嗎?再說了,醫生……不對,開藥方的還是一個黃毛小子,這更難說服了。
杜清和看了看時間:“也就下午兩點多啊,怎麼不能煎藥了?又不是正午。”
“可……”
張青還想說什麼,杜清和打斷道:“早喝早好,你這護妻狂魔的,該不會是裝出來的吧?!”
“護妻狂魔?”
張青苦笑,這還真的是如此。雖然這是網路詞彙,但張青還是知道的。這也難怪,現在手機普及了,老年人也用上了智慧手機。更別說張青這種商業人士了,那更是手機不離身的。資訊獲取渠道多了,還真的就不代表你能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反而,資訊多了,有價值的資訊更難獲取了。
好比,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建築材料的價格,比房子的價格還要厲害。就拿沙子來說,今年的沙子比去年,足足翻了一倍,比前年是翻了兩倍。至於碎石,也是差不多如此。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包工頭能賺多少,他們是怎麼承包工程下來的。
這裡面,不知道轉了多少道手,而最大的包工頭,賺了起碼一半以上!
你看看,這裡面的資訊差距,就是金錢的差距。
張青的資訊量匱乏在於,他不太瞭解杜清和到底有多厲害。事實上,也沒多少人瞭解的。郭老算是最瞭解的人了,也告訴張青了。可張青叫人去查了,得出的結果還是他眼前看到的這樣。
人都是這樣,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就好比張青因為有中醫知識,所以不信杜清和。卻不知道,陳淑芬聽了郭老妻子的話,已經對杜清和信了十足十。不得不說,有些時候經驗真的可能成為絆腳石。
“這是我老家,藥煲在那裡。你該不會跟我說,你不會煎藥吧?”杜清和瞥了一眼張青,不在意地說道。
張青看了看這老舊的紅磚屋,心思沉重的他,也沒想到怎麼走到這裡了。
“怎麼煎?”
杜清和淡淡地說道:“尋常煎藥法啊,浸泡十分鐘,三碗水煮成一碗水,煮開後轉文火再煮二十分鐘。晾涼後趁熱喝就行了。”
說完,杜清和搬出了一張躺椅,就這樣躺在了大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