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兩頭牛呢,你願意把一頭牛獻給國家嗎?
老農:不願意……
記者:為啥田、房子、車和獎金都願意,而牛反倒不願意呢?
老農:因為我真有兩頭牛!
就好像笑話裡的老農一樣,這三個村民沒有房子、車和錢,剩下的只有幾畝薄田,如果田裡沒有產出,他就要餓肚子。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在這些村民的眼中,天大地大,肚子最大。如果吃不飽飯,那什麼都是假的。唯有種好了水稻,把水稻變成米,變成自己的糧食,他們才有安全感。
但是這樣一來,他們能有多少收入呢?
種田的收入能有多少?甚至可以說是入不敷出,稍微有點什麼病痛,一畝田的收入就沒了。
杜清和也不知道心中是什麼滋味,就好像富二代能有資本去創業,而很多普通人只敢去找工作。為什麼呢?因為富二代有不斷犯錯的本錢,而普通人沒有。所以窮人更厭惡風險,因為窮人沒有什麼籌碼,他輸不起,這是客觀因素。這裡面也有一些心理因素,就是窮人很容易把輸不起的因素無限放大,結果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
很顯然,這三個村民就是這麼想的。不去嘗試,那就沒有風險了,這確實是對的。
但什麼都不去嘗試,也就是他們越來越困窘的原因所在。
杜清和還想說點什麼的時候,這三個村民已經結伴離開了,一邊走還一邊嘲笑杜清和太年輕,這種事都敢擔保。
然而杜清和說的全是實話,只要他們種的菜無汙染,無公害,還比市面上便宜的話,那絕對是有銷量的。別的不說,酒店、飯館和餐廳,對這種蔬菜是求之不得——能降低成本的蔬菜,誰不想要啊?
可這三個村民以為杜清和是拿他們來消遣的,根本不信杜清和。
“我似乎明白為什麼有些人越扶越貧了……”杜清和倒是挺有感觸的,雖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問題是人家根本不想你授,你有啥辦法?
像這三個村民,他們的願望就很簡單,國家把危房改造款給他們,他們把房子翻修一遍,一家人在一起苦就苦點沒關係。
“看來,還是要按照原計劃來才行啊……”
杜清和心中思忖著,不急不慢地在村道上走著。
不得不說,在村村都通了水泥路之後,交通掣肘是不存在了。豐祥村還不能脫貧致富,就完全是自身的問題。如果把毒瘤剮去,再讓一兩個村民發家致富了,或許那些村民就相信了。沒辦法,這些村民都是靠田地吃飯的,田地種什麼,跟生死是連在一起的。你怎麼可能用兩三句話,就把他們打動了呢?
國家派人給他們制定方案,又是貸款什麼的,才總算把他們的顧慮打消,這才能扶貧起來。
不然的話,像杜清和這樣,紅口白牙一碰,就想讓人家改種蔬菜,萬一賣不出去呢?損失算誰的?
損失倒是其次,這些村民連果腹的糧食都沒了,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
“咦,那不是梁老伯嗎,我過去問問……”
杜清和又看到了梁老漢扛著鋤頭,從田間地頭裡踏上了村道,連忙走過去說道:“梁老伯,你好啊,還記得我嗎?”
喜歡養生小餐廳請大家收藏:()養生小餐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