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本以為,宋閥的雷霆手段後,林士弘必定乖乖避退,甚至讓出襄陽以平息宋閥的怒火。
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林士弘毫無反應,似乎丟失的贛州、吉安無足輕重一樣,只是在與宋閥接壤的地方重兵防備,自己則一鼓作氣,將朱粲的勢力吞下。
融合了朱粲的勢力之後,林士弘的勢力更加膨脹,甚至開始圖謀北地王世充的勢力版圖。
宋閥自然不可能一點反應都沒有,一個月後,夏櫟出馬,在東溟派甚至部分陰癸派高手的圍攻下,血戰藍海,說到做到,踏平東溟派,霸佔琉球,與林士弘所在的中原領土隔海相望。
對此,林士弘的反應仍舊是無視,下達海禁,全海岸線緊縮十里,無視夏櫟的虎視眈眈。
一來二去,眾人也漸漸回過味來。
面對林士弘的屢次三番的挑釁,宋閥雖然反應激烈,但後來一回想,似乎沒有想象中刀鋒所致,所向披靡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小打小鬧,上不得檯面的感受。
林士弘除了損失兩地之外,並沒有更多的損失,相反,接連消化蕭銑、襄陽和朱粲的勢力版圖後,林士弘的實力儼然膨脹成南方最強的霸主,堪比北地的李閥了。
這讓人不禁想起白行簡和寧道奇一戰,身受重傷的江湖傳聞。
眾人恍然,林士弘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原來是仗著宋閥兩個核心人物,此刻無力謀圖中原,才敢如此高調。
明顯是要接著宋閥無力北上之際,大肆擴張,一舉定乾坤。
原本因為白行簡突破大宗師而隱隱平靜下來的天下,再一次混亂起來。
是啊,宋閥強大,好不容易有了衰弱期,不趁現在趕快爭奪地盤,壯大自身,等到白行簡恢復了,兩大宗師齊出手,天下還有他們的份嗎?
一時間,天下南北再一次陷入激烈的混戰中,你打我,我打你,關中反而因為楊公寶庫的緣故,顯得格外寧靜。
但所有人都知道,關中的寧靜,不過是假象罷了。
由於楊公寶庫的緣故,天下各方勢力都被吸引到長安來,平靜的表面下暗流湧動,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也在背後各方勢力的攛掇下日趨激烈。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淵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引起各方猜忌。
倒也不是沒人想過李淵被人暗害下毒,但各方勢力請來的各種大夫,包括寇仲偽裝的神醫莫一心,也沒有從李淵身上感受到一絲一毫中毒的跡象。
唯一的說辭就是李淵年事已高,成為皇帝之後案牘勞形,開始撐不住了。
這一下,李建成一方狂喜,李建成是太子,是李閥天然的繼承人,李淵一旦死了,李世民便再也不能和他爭鋒。
相反,李世民也再也繃不住自己君子的風範。
一直以來,他能無視李建成的挑釁,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有佛門支援,自己有軍功坐鎮。
只要天下一日未定,只要李淵一日需要他打天下,他的地位就會穩如泰山,誰也動搖不了。
所謂的府兵制度,只能影響表面,根本影響不了他實際的權柄,而且隨著天下越打越大,他手中的籌碼也會越來越多。
可是,這建立在長遠的未來基礎上。
一旦李淵現在死了,李建成無論如何不會再給他機會執掌兵權,以雙方勢同水火的形勢,李世民也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