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走進,只見佛塔大部份以大青石砌成,結構複雜,八角九層,四面闢門,塔身的雕刻絢麗異常,四周的卷門上怖滿了龍、虎、佛、菩薩、力士、伎樂、飛天等宗教物事,神采飛揚,栩栩如生。
塔剎卻是鐵製的,有鐵鏈八條分別拉往塔頂八角。下五層的級階設於塔內,由第五層開始,卻沿塔身外簷盤旋到頂層,這種怖局在佛塔建築中實屬罕見。
尤其那高大華麗的鐵剎,俊秀挺拔,突出于山林之上,宛如刺破青天。
此寺處處均不依常規,隱有自成一格的氣派。
最令人驚異處就是建築的裝飾在極盡華美的怖置裡,卻仍能予人一種簡樸歸真的感覺,就像一位盛裝的美女,雖是華衣麗服,但由於不施脂粉,故可保持著麗質天生的自然美。
石階已盡,第二重山門上方額書有“入者有緣”四字,兩邊則鐫刻對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穿過山門,第一座面闊七間的大殿矗立門後的廣場上,禪院之中有不少僧侶,但對四人都是視而不見,或掃葉或添香,身上自帶一股禪意。
幾人目光如炬,一眼看出,這些僧人身上都懷有不弱的武功,可見此地臥虎藏龍。
第一座大殿內香菸盈逸,從供奉在南端的三座佛像前的三腳爐鼎中嫋嫋騰昇。
中間一尊戴金冠慈祥端莊的是毗盧遮那佛,寶相莊嚴,金光閃閃,儼然是純金打造。
殿內沿牆環列的數十尊羅漢塑像,千姿百態,無一雷同,撐起大殿的八根立柱和柱礎,均精雕細琢,配上疏朗雄大的彩繪斗拱,出簷深遠,簷角高翹,合而營造出寺院那種深遠肅穆的氣氛,充滿宗教的感染力。
像這樣的大殿,淨念禪院共有七座之多,每一座都雕樑畫棟,鐫刻無數壁畫。
穿過七座大殿之後,一座銅殿屹立在禪院中央。
一座闊深各達三丈,高達丈半的銅殿,淨念禪院內主建築物都依次排列在正對寺門的中軸線上,以銅殿為禪院的中心,規模完整劃一。
除銅殿外,所有建築均以三彩琉璃瓦覆蓋,色澤如新,卻不知是因寺內和尚勤於打掃,還是瓦質如此,尤以三彩中的孔雀藍色最為耀眼。
片片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的輝燦如虹,猶如佛光偶照,讓人目眩神迷,彷彿置身西方佛國一般。
銅殿前有一廣闊達百丈,以白石砌成,圍以白石雕欄的平臺廣場。
白石廣場正中處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薩的銅像,騎在金毛獅背,高達兩丈許,龕旁還有藥師、釋迦和彌陀等三世佛。彩塑金飾,頗有氣魄,但亦令人覺得有點不合一般寺院慣例。
在白石平臺四方邊沿處,除了四個石階出入口外,平均分佈著五百羅漢,均以金銅鑄制,個個神情姿態不同,但無論睜眼突額,又或垂目內守,都是栩栩如生,與活人無異。
其他建築物就以軸上的主殿堂為整體,井然有序分佈八方,以林木道路分隔,自有一股莊嚴肅穆的神聖氣象。
在白石廣場文殊佛龕前放了一個大香爐,燃著的檀香木正送出大量香氣,瀰漫於整個空間,令人的心緒亦不由寧靜下來,感染到出世的氣氛。
從山門外伸直垂往山腳的石階共有八百零八級,琉璃瓦頂異彩漣漣,寺內外通道旁的大樹都把影子投到路上去,更添禪院秘不可測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