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行》這首古詩共二十四句,即有二十四間石室圖解。
那第五句“十步殺一人”,第十句“脫劍膝前橫”和第十七句“救趙揮金錘”,每一句都是一套劍法。
第六句“千里不留行”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與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輕功。
第九句“閒過信陵飲”,第十四句“五嶽倒為輕”,第十六句“縱死俠骨香”,則各是一套拳法。
第十三句“三杯吐言諾”,第十八句“意氣素霓生”,第二十句“烜赫大梁城”,則是吐納呼吸的內功。
最後一間石室則是一些蝌蚪文,其實是穴點陣圖。
這第一室內所刻畫的便是俠客行的第一句,趙客縵胡纓。
此室內的石壁之上所畫的圖形,便只一個青衫書生,寥寥數筆,便已極為傳神,顯露出留書之人的書畫造詣極是深厚,那書生衣衫飄飄,狀似欲飛,人物圖譜旁邊,是一段段的註解文字,其中子曰詩云,好生繁複。
後世認為,這圖解註釋有害無利,皆因後世俠客行一書中,只有石破天不認識字,無視註解文字才練成了上面的武功。
而白行簡看完之後,才覺不然,這些註釋留在這裡,自然不會是無用的。
之所以看了註解無法練成神功,不看註解反而練成,乃是因為觀看註解之人實力不足,猶如盲人摸象,只能窺視其中之一二,難解全貌。
如此深究下去,已經偏離了武功的本意,自然無論如何也參悟不出來。
而只看圖解,便能得到最簡單的答案,雖然能夠功成,卻難達至高境界,無法明悟這門武功的本意。
看著牆上的壁畫,白行簡肯定,此地乃是逍遙子所留,上面刻著的圖畫武功,和靈鷲宮如出一轍,不過更加平和自然。
由此可見,來到此地的逍遙子,武功已經到了返璞歸真的地步,一句詩中,蘊藏的武功千變萬化,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便是這個道理。
唯有修為達到宗師境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才能窺其原貌。
白行簡如今雖然還不是宗師,到底曾經到達過宗師境界,因此能夠看出,這門武功,不僅單獨是一門武功,其本身,還是另一門武功的一部分。
這讓白行簡想起逍遙派那門至高武學,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
只見他盯著壁畫上的內容,心意一動,將其一一記下,感悟其中玄妙之後,便走向下一間石室。
俠客行第二句吳鉤霜雪明,看上去是使劍的招數。
有人認為這一路劍法的總綱,乃是吳鉤霜雪明五字。吳鉤者,彎刀也,出劍之時,總須念念不忘彎刀二字,否則不免失了本意。
以刀法運劍,那並不難,但當使直劍如彎刀,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方是吳鉤霜雪明這五個字的宗旨。
隨後,第三句,第四句,白行簡如走馬觀花一樣,一路從第一間石室走到第二十三間,將二十三個石室全數都參研了一遍,其中記載的武學也被他一一領悟透徹,融入了這身武學之中。
喜歡一覺醒來我成了小桂子請大家收藏:()一覺醒來我成了小桂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