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杏花夾徑,綠柳垂湖,暖洋洋的春風吹在身上,令人醺醺欲醉。
一架裝幀華貴的馬車,在鮮花夾道的管道之上徐徐前行,出乎意料的是,駕車的人並非車伕打扮,而是一弱冠少年,一襲青衫,宛如書生。
只見他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拿著一根馬鞭,間或揮動一下,驅使馬車向前。
馬車之中,一儒士打扮的青年手中捧著一本經文,細細品讀。
這經文不是別的,正是白行簡自天龍寺所得的枯榮禪功。
這門內功精湛深微,乃是以涅盤相求我相,以達致最後的‘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之境界,要在大寂滅中證得大極樂,融生死對立,兩儀相容相剋於一身,何等了得?
《心經》有云‘無眼耳口鼻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金剛經》雲‘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枯榮經》也有枯榮本相,這說得都是一個方面的東西。
這門武功,在練氣之上,不比北冥神功,八荒六合唯我獨尊,九陰九陽等頂尖內功,但在修心之上,卻又有過之。
乃是凝練神宮,孕育真靈的佛門功法。
只見白行簡細細品味之下,不斷的將之與自身所學融合參悟,臉上黑白之氣交替,運轉升騰,變化莫測。
此乃修煉枯榮禪功方有的異象。
枯榮禪功,以釋迦八相為根基,修煉之後,臉上便有枯榮生滅之象,功力越深,變化越明顯。
就如枯榮大師,枯榮禪功已經修煉到半枯半榮的境界,左邊的一半臉色紅潤,皮光肉滑,有如嬰兒,右邊的一半卻如枯骨,除了一張焦黃的麵皮之外全無肌肉,骨頭突了出來,宛然便是半個骷髏骨頭。
白行簡雖然只是參悟,並未修煉,但枯榮之象也在他臉上浮現。
半晌,白行簡合上手中的枯榮禪功,心中感慨,那段家老祖段思平當真是驚才絕豔之輩,一手六脈神劍,便已是驚世駭俗,這一手枯榮禪功,也盡顯不凡。
六脈神劍,一陽指,枯榮禪功,其實殊途同歸,皆為陰陽生死之變。
陽主生髮,少陽為陽氣初生,其髒應肝,五行應木,其時應春,春之一陽初生,生機乃發,萬物於生,一陽初始而生生不息。
陽氣為人身之大寶,故一陽指可使人一陽初生如春之萬物生髮,有濟世救人之功。
然而,段思平將一陽指推演至最高境界,陽極生陰,從而轉為冰寒死寂之一,由此轉生為死,成為劍法之極的六脈神劍。
這枯榮禪功也是如此,一練生機,一練死寂,生死相隨,練至最高境界,‘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時,便可生死如一。
生之時,體內精氣勃發,連綿不絕,如一陽生髮,乃是護身保命之無上絕學。
死之際,全身生機凝聚為一點肅殺之一,萬物枯朽,便是金石之堅,也可化為無形。
生死轉換之下,生機不絕,死氣不斷,攻守兼備,不弱六脈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