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關昌盛給白行簡解釋了一番。
聽完關昌盛的解釋,白行簡才知道,為什麼明教一直起兵抗元,中原名門正派卻還將其視為魔教,欲殺之而後快。
首先,明教和明教義軍,其實是有分別的。
就好像少林和佛教一樣,明教不僅是一個武林勢力,同樣還是一個教派,只是這個教派凝聚力比較強,顯得是一個整體。
但事實上,雙方還是有不少差別的。
明教義軍名義上歸明教五行旗統領,但事實上,五行旗對明教義軍只有名義上的控制權,真正的影響力不大,這也是為什麼,原著最後,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會對明教下手的緣故。
中原武林所說的魔教,更多的,指的是處於武林中的明教。
即左右二使、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主力這些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於正道中人來說,稱呼一句魔頭,還真不為過。
至於像明教義軍中的那些角色,比如徐達、常遇春、朱元璋這些人,在明教中根本沒有什麼地位,有點類似於早年在少林的張三丰。
其次,明教的抗元和中原武林正道的抗元,是兩碼事。
中原正道的抗元,是指驅逐韃虜,還我河山,重建漢人天下。
但明教的抗元不一樣,明教與其說抗元,不過說反抗朝廷,就如同白蓮教一樣,這個教派真正反對的不是蒙元,而是朝廷。
所以,這麼多年來明教都被認為是魔教,就是因為他們在唐反唐,在宋反宋,在元反元。
想當年天下武林的總綱《九陰真經》,就是黃裳在對付明教的過程中創出來的,那個時候的明教,可是實打實的魔教。
可以說,如果不是朱元璋成為皇帝之後對明教下手,明教還會繼續反明。
因此,明教的反元抗元,從根本上就和中原武林訴求的不一樣,如果不是恰逢蒙元朝廷是外來韃子,明教根本沒有被洗白的可能。
最後,就是明教的義軍,如今可不是什麼偉光正的形象。
義軍起義,的確是為了推翻蒙元朝廷,這一點不假。
但有一個問題是,義軍起義是沒有足夠的軍費的,糧草軍餉全都沒有,那麼想要行軍打仗,這些東西從哪裡來呢?
一個字,搶!
搶什麼人?
搶普通百姓,各大村莊,搶糧,抓壯丁,甚至是縱容士兵侮辱婦女等等,幾乎所有早期義軍有的惡名,明教義軍都有。
如果類比一下,如今的明教義軍,在正道和百姓眼中,大多數類似於民國時期的軍閥。
不錯,他們是推翻了滿清,但不代表他們就是什麼好人。
甚至他們剝削起百姓來,比起蒙元更加可怕。
蒙元再怎麼腐朽,到底要一個穩固的局勢,不會將人逼到絕境。
可義軍不會,為了追求最大的成果,很多時候可謂是不擇手段。
只能說,義軍對反元大業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同樣也讓不少無辜百姓受罪。
只是從更長遠的結果來看,功勞更加明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