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秉正、宋濂和李希顏都是中立人士,且有剛正不阿名聲。
誰敢徇私舞弊,他們三人定會以命相抗。
選他們三,老朱絕對沒有意見。
而且曾秉正也是新任通政司。萬一有什麼問題,他直接上老朱那裡告狀去。
宋濂和李希顏則是名儒,讓他們坐鎮,朝野上下都沒有話說,還能提高科舉的名聲。
這三人一來,等於就把呂本、劉伯溫和鄧鎮的權利都削弱了。
然後朱柏看了朱標一眼。
朱標點頭:“甚好。”
然後朱柏就在後面寫了個同意,畫了他自己鬼畫桃符一般的名字。
其實,最後等於是這兩兄弟把名單定了,而且拿主意的是朱柏。
前面大人們吵吵那麼久,屁用沒有!
劉伯溫氣到胸口悶。
李善長氣得暗暗咬手指。
老朱奸猾啊,搞個“湘王監督”,等於給他們上了個“緊箍咒”。
有朱柏在,誰也別想蹦躂太高!
朱標這個名單送上去,老朱一看字跡就知道,前面三個是文官們爭吵的結果,後面是朱柏自己加的。
因為朱柏的字實在是……
老硃批了個準,加了個應天鄉試主考官為陳南賓,北平鄉試主考官為陶凱。
這兩人也素有清廉,公正的名聲。
然後老朱苦口婆心勸了朱柏一刻鐘,要他好好練字。
朱柏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等老朱停下來,才苦著臉回答:“寫字好無趣。”
老朱氣結:“不下苦功夫,啥事也做不好。咱做了皇帝,還要練字,就你個逆子,整天偷懶。”
朱柏一臉叛逆杵著,不出聲。
老朱乾咳了一聲:“這個科舉,你可還有什麼話說。趁著咱沒把聖旨發下去趕緊說。”
朱柏壞壞一笑:“父皇想讓兒臣出主意可以,但是要答應一年之內不能再逼兒臣練字。”
朱標想笑,怕朱柏撒潑,只能忍著。
老朱衝朱柏抬了抬下巴:“你說。你說得好,一條免一個月。”
朱柏:“科舉斷了那麼多年,一下要重開,怕是很多偏遠地方不能通達聖意。所以,兒臣覺得,要做點準備工作。第一,即刻開官學,把有才學的學生聚攏到一起,也好進行考前培訓。告訴他們考試規則、順序,答題要領。以免有些人才因為不懂這些,而錯失良機。而且官學還能初篩一下這些人。”
老朱說:“這個可以有。咱就一個月不念叨你。”
朱柏說;“要派個能說會道,而且有威望的人,下去宣傳一下參加官學,參加科舉的好處,比如上朝做官光宗耀祖。江南學子多有才,可是家中也都很富庶。要是不宣傳,督促,這些人可能安於現狀,不願意報效朝廷。同樣的對於考中狀元的人,要大肆宣傳,重重嘉獎鄉里和家中,立牌坊。加深之前的宣傳效果。”
老朱點頭:“不錯,這個好。兩個月。”
朱柏興奮起來:“地方州府還要資助本地學子。因為來應天考試,路途遙遠,路費不少。不是每個家裡都能負擔得起的。”
老朱點頭:“不錯不錯,那咱就三個月都不念叨你練字的事了。”
朱柏又說:“還有,兒臣建議不要光考詩賦,策論,也要擴大人才選拔類別。比如精通大明律和案件偵辦的,以後可以去大理寺,算術和經濟學厲害的,去戶部管賦稅經濟。唐朝科舉就有秀才、明經、明法、明字、明算,武舉這麼多類別。”
老朱說:“這個建議是好的,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通曉經書子集的人招進來,再想別的。標兒啊。這三個建議,你去擬旨。這個考試年齡還要規定一下,十五以上吧。要求已讀四書五經的人,方許入官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