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李善長衝茹太素遞了個眼色。茹太素就走出來說:“官倉之事重大,讓劉大人一個人擔當,會不會太辛苦了。”
其實他在委婉的罵街:劉神棍何德何能,皇上怎麼能給他一個人這麼大的權利。皇上把我們置於何處?
然後宋濂立刻出來說:“皇上英明,劉大人德才卓越,定會挑選合適的輔佐人員。”
吏部尚書又跑出來:“輔佐人員宜由皇上定下,不然恐結黨營私。”
監察御史又出列:“既然是劉大人主導,自然是由劉大人來定人員。不然用起來不順手,影響程序。”
武官那邊好像睡死了一樣。
文官這邊吵翻了天。
不過站在文官最前面的李善長默默無語,劉伯溫眼觀鼻,鼻觀心,超然世外。
就好像兩個在操縱皮影戲演員,前面的熱鬧看起來跟他們沒關係,其實都是因他們而起。
難怪老朱會覺得劉伯溫結黨。這會兒言官們都在幫著劉伯溫說話。
其實平時這些人,大多數時候是連他一起罵的。
這會兒他們站在劉伯溫這邊,並不是為私利,而是因為純粹覺得他是不二人選。
而李善長就不同了。
他和他的人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自己。
朱柏這會兒瞌睡完全被他們吵沒了。
兩邊終於吵累了,聲音小了。
朱元璋掏了掏耳朵,說:“行吧。劉大人,你就在這裡定了人選。”
看似不得已,其實是正中他下懷。
朝堂上頓時安靜下來。
劉伯溫像是從沉睡中醒來一樣,衝朱元璋行了個禮:“想帶誰都可以嗎?”
朱元璋點頭:“帶誰都可以。”
劉伯溫又問:“想不帶誰都可以嗎?”
朱元璋微微惱了,語氣加重:“想不帶誰都可以。”
劉伯溫說:“那臣想請曾秉正大人和李文忠大人一同前往。”
一文一武。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老朱最信任的武將。
這是劉伯溫主動在身邊安插老朱的眼線,讓他放心。
而且武將有個好處,萬一有處心積慮的人動用暴力反對,還能立刻調動軍隊維持秩序。
曾秉正以廉潔著稱,能力嘛,也就是湊合而已。
最重要的是,曾秉正不是李善長的人。
李善長抬頭看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