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自然明白其中的奧秘又說:“之前還說是因為鑄造的錢幣量不夠多,無法供全天下使用,現在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從今日起,給各位官員發俸祿一律全部用‘洪武通寶’。朕就不信,這樣都推不下去。”
大家面面相覷,不出聲。
老朱又說:“剛才反對的人,先把家裡的銀子都捐出來給國庫,把這事辦了,再來提反對。”、
宋濂哆哆嗦嗦跪下了:“臣家中尚有碎銀十兩,願獻給皇上。皇上切不可貿然改變賦稅制度。不然恐激發民怨。”
朱元璋氣笑了:這個老古董,朕是缺你那十兩銀子嗎?朕是缺一年幾百萬兩的開銷用度和修建皇宮的錢,還有邊疆各地的軍餉。
朕就一句氣話,你竟然厚著臉皮順杆子往上爬?!
劉伯溫也跪下了:“臣家中也有五兩碎銀,願意借給皇上渡過難關。”
朱柏被這話提起了興趣,回頭睜眼看了看劉伯溫:不應該啊。劉伯溫這麼聰明肯定能明白這個法子的好處。
然後言官們紛紛跪下了。
這個說:“我有套銀具。”
那個說:“賤內有一隻銀鐲子。”
最後就剩了李善長一個人還站著了。
朱柏恍然大悟:嘖嘖,原來鬧這麼大,是奔著他去的。
劉伯溫、宋濂他們是赤腳不怕穿鞋的,反正家徒四壁。
李善長就麻煩了。
他喜歡收禮,家裡金銀器皿肯定不少。
這會兒表忠心,該說多少好呢?
說少了,朱元璋肯定不信。
說多了,大家又要問,你的錢哪裡來的。
如果朱元璋一較真,去李府搜,那就真的麻煩了。
果然,李善長的臉紅了白,白了紅,猶猶豫豫,想跪又不敢。
朱元璋這種人精裡的人精,自然不會讓劉伯溫如願,冷聲說:“不用說了。這件事朕已經定了。剛才凡是說不同意的人,捐了銀子後,給朕去中都鳳陽,明日出發,小年前回來。你們好好反省自己哪裡錯了,然後再琢磨一下,怎麼樣讓這個政令實施下去。等從鳳陽回來,每人必須上奏至少三條可行的措施。”
這下言官們傻眼了,本來只是做做樣子,誰想得到老朱竟然這麼不要臉。
李善長樂壞了:讓你們使壞,現在自己倒黴了吧。
這正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至少好幾個月,劉伯溫不能跟他作對了。
劉伯溫不生氣,卻笑嘻嘻磕頭:“叩謝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