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微微蹙眉:“馬馬虎虎。”
朱檀也不敢再胡說,憋了半天才接了一句:“風過聲悽悽。”
朱元璋一臉嫌棄:“娘們兮兮的。”
朱椿忙說:“待到春歸時。”
朱元璋沒出聲。
朱柏一揮手,豪氣萬千:“任我縱馬馳。”
朱元璋挑眉看著朱柏:雖然不算什麼絕佳好句,卻把前兩句的頹廢拉了回來,相比剛才那個“扯下一把燒”更是像模像樣了許多。
他哼了一聲,不置可否,卻問劉伯溫:“皇子們學作詩多久了。”
劉伯溫回答:“每逢初一、十五學三日,已延續兩年有餘。”
朱元璋似笑非笑望著:“兩年了,費的功夫不少,卻學成這樣。是朕的兒子太笨呢,還是劉大人教得太好了。”
劉伯溫見來者不善,忙跪下了:“是臣教得不好。”
這不廢話嗎?
誰敢說老朱兒子笨啊??!
那劉伯溫不就只能承認自己不行了。
朱元璋點頭:“劉大人也不必如此謙虛,聽說你善於相人,幫我看看我這幾個兒子面相如何。”
劉伯溫心裡頓時有點慌:不好,這可是送命的題。
明擺著劉伯溫只能往好了說,卻又怎麼說都不對。
他要是說朱元璋的兒子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朱元璋會說:那你的意思是一山不容二虎,他們還是會打起來唄。你這不是挑撥我們兄弟父子關係嗎?
他要說只有朱標有天子氣,那其他皇子都是王爺。
朱元璋就會順勢說,既然如此,以後不許再上奏說不要封王的事了。
劉伯溫發愁。
朱柏更發愁。
劉伯溫面白鬚黃,中等個子,除了兩眼如星格外有神外,從長相上,倒是看不出來他有什麼特別。
不過朱柏就算曆史再不好,也知道劉伯溫是什麼神仙人物!
且不說那個預測後面幾百年運勢的《燒餅歌》是不是後人杜撰的,就按正史上記載,他也絕對是個七竅玲瓏,聰明至極的人。
朱柏來了這麼久,每日都在鬧騰,估計劉伯溫還沒機會好好打量他,所以沒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