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虞漁舟也不完全算個文盲,畢竟在人世間這麼多年了,多多少少的天文地理也都懂些。參加高考的時候他考的最好的還是文言文,那時候還是分文理的,他理科學的不如狗,自然文科要強一些。
這“永樂初建,藏經可啟”是什麼意思?如果和他猜得一般不錯,永樂指的應該是大明永樂年間,是個年號,而藏經,說起來玄妙,實際上中國人幾乎人人都知道的。《西遊記》聽說過的吧?唐三藏之所以叫唐三藏就是因為傳的是藏經三卷。
那這個“永樂初建”就應該指的是某一個建築,在永樂年間剛剛建造完成,而“藏經可啟”應該指的就是用這玉璽應該能開啟那建築,而且是裝著藏經的建築。
雖然不知道蘇厭的用意何在,但是線索指向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讓他們去找這個永樂年間的建築。虞漁舟不禁挺佩服他的,這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還把身後事安排的這麼清晰,一樁樁一件件的,指引著他繼續走下去。
自己也真是欠他的,堂堂一個百年典策,就為了他,為了那麼幾十萬塊錢被指揮的團團轉,恨不得連老命都得給他搭上。
要是有一天讓他找到了蘇厭,絕對不是能輕輕鬆鬆給說過去的。
要怎麼懲罰這個自以為是的家夥呢?錢對於他來說肯定是不算什麼了,要不叫他以身相許好了。
對,就以身相許吧。反正那家夥長得也挺好看的。
腦子裡胡思亂想著,虞漁舟帶著李清和老金趁夜摸進了大報恩寺。“永樂初建、藏經可啟”,很明顯啊,就是這大報恩寺了。但是這地方早些年間就被炸成平地了,不都說嘛,失去的才知道珍惜,結果這些人就在上面建了個遺址紀念館,成天都有人看著,白天肯定是進不去了,只能趁著這晚上月黑風高的進去看看了。
想來心理也是挺不好受的,執策司雖然一直以來人丁也不算興旺,但是如今就剩下身後的這兩個,也是他這個典策的錯了。
夜裡的大報恩寺有點陰悽恐怖,早已不是當初祥和的光景。進入遺址公園要透過一條地下通道,虞漁舟從裡面經過,出來的時候抬頭看見那玻璃建的“琉璃塔”,猛然間記起這次剛到南京的時候的那個夢,說不定蘇厭早就料到了,一切的事情到最後歸根結底還要到這大報恩寺琉璃塔裡來解決。
熄了燈的遺址博物館遠遠要比其他地方可怕的多。虞漁舟開著手機手電順著小路一直向前,竟然不免心生感慨。這大報恩寺雖然已經僅剩遺址,但內部建設依舊讓人不禁有一種想要出家為僧,從此不問世事。
在黑暗裡,作為人類的身體構造,虞漁舟和老金的視力幾乎是和瞎了差不多的,全憑著李清一個人帶路。老金偶爾在一邊指手畫腳,李清也不和他一般計較。虞漁舟只覺得本來陰森恐怖的地方,被老金這麼一鬧騰,反而有了不少生氣。
不過也幸虧有老金在,要不然虞漁舟根本就不知道這大報恩寺裡還有一間專門用來陳列經書的展館。
各類別的經書拓本被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架子上,因為天天有專人打掃,幾乎是一塵不染。虞漁舟用手機照著看了一圈也沒看出什麼門道來。所有的資訊應該都在那玉璽上才對,蘇厭費盡周折託人把這玉璽給他絕對不是一張到此一遊的門票。
藏經可啟,那也就是說這玉璽應該是某一處的鑰匙了。可是這藏經室就這麼大,內外兩間,無比通透,那還有什麼需要鑰匙的地方?虞漁舟伸手到處摸了摸,看看是不是有什麼機關暗道。實際上這種希望很渺茫的,他活了這麼多年,那些古裝劇裡動不動就出現的機關密道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都是劇情需要胡謅的。
虞漁舟把自己放在蘇厭的角度上。如果是那個做派老成的蘇厭,他會注意到什麼?
虞漁舟的眼睛從藏經室的正中央轉移到了門口的右側。一般來說,一個作風嚴謹、辦事講究章法的人,絕不會一進門就注意到那些處在最顯眼的位置上的東西,反而他的注意力會沿著建築結構逐一排查,這樣才能確保不錯過什麼。
李清也當了四年多虞漁舟的助手了,自然知道虞漁舟要做什麼,於是僅僅是跟在虞漁舟身側,確保他不會因為視線不好再受點什麼傷。
虞漁舟的手劃過牆面——蘇厭要是想在這裡藏些什麼東西,那也一定是趁著晚上來的,或者就算是他家裡背景大到手眼通天,就是在白天進到這裡來的,他那麼心思縝密的人也一定能想得到他們只有晚上才進的來。蘇厭和他的身高相仿,能觸碰到的位置基本上也和他一致。
果然,虞漁舟的手摸到了一處凹陷。他趕忙用手機照明,發現是一處展櫃,但是已經空了,乍看上去像是廢棄了的,玻璃罩子也已經拿掉了。
李清連忙遞上小玉璽。
虞漁舟把那小玉璽放上去,與那印子大小剛好一致,應該就是這裡沒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