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雲懿對於自己被彈劾也是十分詫異,但在事情出來後,她是真的不慌。
為什麼不慌?
因為實在是沒什麼好慌的。
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
花自己的錢,給自己找點樂子,這有問題麼?
最重要的是,她影響到誰了嗎?
沒有!
至於朝堂上那些酸腐文人的那種吃不著豆腐就說豆腐算的行為,雲懿只想說,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去。
在雲懿準備要怎麼回應這些人的彈劾時,康熙就已經把這些寫了彈劾摺子的大臣給收拾了。
這些人沒有丟官,但卻被罰俸祿了,理由很充分,就是說這些人全都在不務正業。堂堂朝中大臣,領著朝廷的俸祿,結果整天就盯著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還煞有其事地出來彈劾,簡直就是妄為人臣!
康熙在朝堂上是大發了一陣雷霆,把上摺子彈劾的一群人給嚇了個夠嗆。
畢竟,康熙在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很好脾氣。
對待下面的臣子,素來都是極為寬容。即便是有些人存在貪腐行為,只要不是情節特別嚴重,康熙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清的俸祿制度,延續了明朝的那一套,官員的俸祿其實是真的不高。但康熙沒想過給官員們提高俸祿,朝廷上上下下這麼多人,一旦提高官員俸祿,每年的開支不知道要提高多少。
最重要的是,康熙覺得即便是提高了官員的俸祿,這些人也未必會成為清官。
貪官,依舊會貪。
至於清官,他也是不吝賞賜的。
這些年,康熙還真的是樹立了不少清官典型,大力提拔,委以重任,甚至會給對方不菲的賞賜。
可即便是如此,這些被康熙大力提拔重用的清官典型,依舊是生活貧苦。
當然,還有些清官是不差錢的。本身就出身地方豪族,而隨著他自身的官位越來越高,給自家帶來的好處,遠遠勝過康熙的賞賜。
朝堂上的風向轉變傳入雲懿的耳中時,雲懿都已經做好了自辯的準備,結果,沒有用武之地啊。
為此,雲懿還是頗為遺憾的。
倒是瑛嬤嬤徹底鬆了口氣,對雲懿進行了連番的勸諫,她是真的被嚇到了。
唯有云懿,依舊是樂呵呵的。
……
康熙壓制了朝堂上某些文臣的叫囂,雲懿這邊收到的各種小說本子就多了許多,其中不乏跟風《知否》的故事。
雖然是跟風,但故事性和情節設計都是很不錯,至少足夠雲懿用來消遣打發時間。
相應的,雲懿讓福康安盤下的書莊則跟著大賺特賺。
這種白話文的小說本子是真的通俗易懂,便是茶館裡的說書人,也都在宣講這些故事。
有了消遣的雲懿,倒是把在外面辦差的九阿哥都給忘了。
等她想起九阿哥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京城也都已經下了好幾場雪。
瑛嬤嬤聽雲懿提起九阿哥,可是相當的激動,道:“我的福晉啊,您可算是想起了貝子爺!”
“……?!”
雲懿望著瑛嬤嬤,笑了笑,“瑛嬤嬤,九阿哥那麼大個人了,身邊又有那麼多人守著,我有什麼需要擔心的嗎?”
“福晉啊,您是不擔心。可是,貝子爺一個人在天津衛,身邊就德喜守著,您就不擔心貝子爺帶了別的女人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