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家的廚房比她們家都大。
水井在廚房外的天井那,需要自己放木桶下去打水。
廚房各個區域用合抱粗的立柱區分開。
進門右手邊靠牆是一排紅色雕花木架。瓦罐一架,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排列有序;炒菜勺、菜刀一架:勺有長柄的短柄的,圓的,鏤空的,平的;刀有剔骨刀,切菜刀,長刀,短刀,跟匕首那麼大小的刀,屠夫賣肉的刀,各式各樣,一樣好幾把。
靠門正右前方一排雕花推窗,窗戶哪兒一溜原木案板,上面放著是切菜的砧板,夠六七個人一起開工。
窗戶下一排木架,放著各種配料。
中間這地是炒菜的,六個灶口,六隻大鍋,每個鍋中間間隔的位置剛好可以放一大號蒸屜,灶臺上的作料也是分門別類的擺放好。
灶臺一溜的都是大理石,光潔白亮,灶裡的大鍋錚亮,帶有風箱,每個灶臺都有煙囪穿過屋頂。
這三個區域有六根立柱,立柱朱紅色,黑金描畫。從人腰高的位置開始嵌了青銅燭臺,分東南西北四個位置嵌,接著一人高的位置,再就是一人半高的位置,這麼嵌了三層。
燭臺精巧,三層樣式,高約五寸。中間圓孔,可放置手指粗的燭芯,最下層是一個三寸的長桶型,便於擱置油脂,中間和頂層呈八爪型。
兩人高的位置放置木架,綁好繩索,繩索在立柱間來回,上面固定燈籠,間隔勻稱。
進門左邊靠牆紅木雕花架上是各式各樣的碗、盆、盤子。地上有裝好了水的木桶,有一個洗菜臺,臺下有一條排水溝。
旁邊還有一張八仙桌,八條板凳。用來日常廚師試菜,吃飯,也可用來擇菜。
正門牆上是一排木架,放的是各種谷類,大米小米蕎麥黍黃豆綠豆紅豆等等。
謝清桐坐在廚房裡發呆。
手拉式風箱,大灶臺,米飯要用蒸的。
夥計們,你們這輩子都沒有機會親手蒸上一屜飯吧?謝清桐就有了啊。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她要的材料都沒有啊。有米之炊她都做不太好,還談無米之炊,更要命的她感覺雞同鴨講,她古文有限,根本應付不了,解釋不清。
此間,廚娘夥夫幫廚來看了n次,杏兒來了一次,柳信來了一次,小杓來了三次,逍遙來了一次後,楚瑾瑜來了。
一聽腳步聲,謝清桐就知道誰來了:輕、穩、不亂。每一步的間隔都跟丈量好了似的。
謝清桐趕緊站了起來,開始生火。
好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再說她包裡帶來了汽油和打火機,不用什麼打火石,生個火反而成了最簡單的事。
第二件事是煮飯。
蒸籠她是駕馭不了,但楚大公子也沒說煮多少人的飯不是?
她站在瓦罐架前,挑了一個小號的鴨嘴瓦罐。
這瓦罐口小肚子大,罐口正前方還做了一個小口,方便倒湯湯水水出來。
謝清桐拿在手上看了看,三個人的飯夠了。
不過她這三個人的飯是按照她家裡人的飯量來估摸的。
把瓦罐洗幹淨,淘了米,放好適量的水,蓋上蓋子,放在了灶口下方,這個位置是排多餘的碳火。
她用木棍扒了一堆燒得正旺的柴火下來,瓦罐吱吱地響。
鍋裡倒進去半桶水,免得一時半會不炒菜,把人鍋給燒炸了。